第三章: 稀有情报的鲜肉包子谱 (第2/3页)
,没有个量化的标准,只能依靠感觉。
所以咸了淡了、老了嫩了,变数不少。
专业的厨师有时候也说“盐适量”、“糖少许”,但人家的适量,是练习实操后的手拿把掐,是老话讲的唯手熟尔。
为了摆摊采购做准备,陈舟一边看,一边记下了需要用到的食材。
面粉、猪前腿肉、小葱、生抽...
国宴大厨的鲜肉包,倒是也没用什么珍贵的食材。
在看到“5g宜昌酵母”的时候,陈舟停顿了一下。
宜昌酵母?
陈舟拿出手机。
搜索后发现,这牌子现在叫安琪。
当初的地方小厂,已经发展成行业巨头了。
从酵母名字可以看出来,这个配方的写成时间,至少能追溯到三十年前。
陈舟给菜谱拍了张照片,又小心翼翼地夹回了书里。
也算三十年份的老菜谱了。
搞不好还有点收藏价值呢。
不过,抛开其隐藏价值不谈。食谱末尾,用稍大字号书写的“好好做饭”,已足够让陈舟珍惜。
他似乎能想象出:
一个年轻学徒在食谱上写下这句话,然后激励着自己一步步,成为国宴大厨的故事。
好好做饭.....以前是这位大师的初心。
现在是我的了!
看着菜谱,陈舟心中跃跃欲试。
几天后还能刷新一组情报。
正好充分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准备一下。
他来到厨房,找出电子秤,按照精确配比操作起来。
面粉1斤,酵母粉1袋,白糖5克促进发酵。
简单和匀,加水。
菜谱上【一斤面半斤水】被划掉,换成了【四两水,一两牛奶】。
这位国宴大厨,在不断改良自己的配方。
这步没什么好说的。
要点就是一直揉,直到手光、面光、盆光。
面团放在一边发酵。
陈舟开始研究包包子的手法。
提起包子,老话说“皮薄馅大十八个褶。”
但在菜谱中指法一栏,十八个,只算合格的标准。得二十四个才算专业。
既然做,陈舟就想把这件事做好。
他看了看眼前没有醒发好的面团,忽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