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状元郎 > 第二百七十四章 院试

第二百七十四章 院试

    第二百七十四章 院试 (第1/3页)

    书吏打着考牌来到苏录所在的考棚前,众考生纷纷伸颈如鹅,瞪大眼看那牌上的考题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看完赶紧抄录下来,苏录也不例外。

    然后他便端详着稿纸开始审题——此句出自《论语为政》。

    孔子原话是一组完整的对比句:‘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意思是‘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仪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还能恪守正道。’

    题目只取前半句,没有后半句,属于典型的‘半面滚作题’。

    ‘半面’就是仅截取原文的一半;‘滚作’就是关联呼应。所以做题时,不能孤立解读‘半面’题干,必须暗中关联没有出现的另一半原文。

    这是一道四书题中的大题,显然大宗师堂堂翰林出身,不屑以截搭题来防止考生剿袭——你们尽管放马过来,分辨不出剿袭的文章算我输!

    其实截搭题割裂经义、生拼硬凑,本身的义理就不通顺,做得再好都难免牵强附会,更别说写出深度了。

    还是正经的大题最能体现考生的学识水平……苏录满意地点点头,运用自己的申论技巧,很快完成了审题——

    这道题既要紧扣题干的‘政、刑、民免无耻’,又要通过对比、反衬,呼应原文后半句的‘德、礼、有耻且格’,最终回归孔子‘德治优于刑治’的核心理念。

    虽然苏录并不认同,但在考试时他是完全拥护孔夫子的……

    ~~

    苏录像一部精密运转的考试机器,审题完毕后,脑海中便生成了各种破题思路。

    他深思熟虑一番,选定了最有力度的一个,提笔开始打起草稿:

    ‘夫政刑弼民于规,若可束行于一时,然免罪而丧耻,其蔽岂浅哉?盖治末者难固其本,制外者弗及于中也……’

    破题之后,后面的承题起讲、八股部分便水到渠成,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最后以大结收束——

    ‘是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圣人非薄政刑,实欲天下以心为防,不以法为限,此万世不易之教也!’

    苏录搁下他的魁星点斗笔,看着稿纸上的洋洋近千言,审视其中义理是否一以贯之,以理服人?

    考虑到老公祖说,大宗师会重点严查自己,苏录又特意检查了所有的文理,是否符合圣人的本义,所有语句是否皆出自四书和朱注……

    仔细检查完了整体与细节,都没有谬误曲解纰漏,苏录才将精力放在文辞上,开始删繁就简,调整格律平仄。

    做完了这一切,苏录又数了数字数,文章已经缩减到了符合要求的七百字。而且从一篇正常的议论文,变成了抑扬顿挫,气势磅礴的圣人垂训!

    苏录默读一遍,又精修了几个可改进的地方,最后再检查一下避讳格式,确认无误后便搁下了笔。

    抬头看了看监考台的影子,还有将近一个时辰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