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亢奋的朱祁镇 (第2/3页)
兵!大股敌骑自北逼近,已抵四十里外,来势汹汹!”
霎时间,大营震动,帐内诸人尽皆色变。
朱祁镇眉头一蹙,起初还未回过神来。
但下一刻,他眼中却闪过一丝异样的光彩,脸色不但未现惊惧,反倒隐隐激动。
“瓦剌蛮子,居然胆敢犯朕御驾!”
皇帝拍案而起,语气凛然:“来得正好!朕正愁无处建功,如今他们送上门来,岂不是天赐良机?”
原本班师回朝的行军安排,此刻仿佛一下子被逆转。
朱祁镇只觉心潮澎湃,仿佛已经看见自己在战阵之上策马扬鞭、凯旋而归的景象。
王振在旁更是喜形于色,急忙附和:“陛下英明!这正是成就万古功业的好机会,天命所归,草原贼子岂能是我天兵对手?”
此时的王振,满脑子也全是“衣锦还乡”“主辅同光”的幻想。
他们主仆二人。
一个是沉浸在“马上封侯”幻想中的天子朱祁镇;
一个是一心想着“衣锦还乡”、毫无兵事经验的王公公王振。
他们看似踌躇满志,实则心中毫无章法。
根本不清楚敌人兵力几何、部署如何,甚至不了解地形气候会带来怎样的战术影响。
此刻,草原风起,北天昏沉,已是典型的大风前兆。
若是徐华仍在军中,他定会第一时间关注气候走势、敌军动向、斥候回报;
若是张辅尚掌帅印,他也绝不会在无备之下草率迎战,必定坚守营寨,稳中求胜。
他们极有可能据守营垒,稳扎稳打,守住要道不出,利用火器与弓弩筑起钢铁防线,等瓦剌攻势露怯,再以骑兵反扑。
因为他们都知道,现在虽身处大明腹地,但地势空旷无险,瓦剌骑兵机动极强。
与之硬碰硬,实乃不智。
守,是唯一正确的策略。
尤其在徐闻完成军改之后,五军营与三千营已不再是明初那种松散编制的乌合之众。
经过数年实战锤炼与严格操典训练,大明步兵防守力极强。
尤其是对抗游牧民族的骑射战术,已有一整套应对方法。
哪怕面对瓦剌主力,只要不乱动、不出击,固守不动,顶多被咬掉几层皮,绝不会伤筋动骨。
然而如今,徐华和张辅都不在。
整个主力营的指挥权,落入了两个从未带兵的人的手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