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一 隆启新章 (第1/3页)
越王徐闻薨逝之后,七十五岁的世子徐明继位,成为第二代越王。
他严格遵循先王的遗训,将越王嫡系一脉的子孙迁往东瀛封国,确保家族在外有稳固的根基。
徐明自少年时随郑和下西洋,这些年大多时间在海外生活,对大明本土本就没什么留念的。
好在,武成郡王徐华与建安侯徐谦一脉的子孙,仍然坚守在神州大地,守护着家族的根本。
尽管徐家依旧雄威四方,家族声势依然赫赫一时,然而,随着岁月流逝,朝中权力逐渐削弱,不再如往昔那般强盛。
随着时间的推移,武成郡王徐华和建安侯徐谦相继去世,越王府的势力渐渐淡出了大明的政治核心。
然而,在东瀛封国,越王一族的名望依然如日中天,威望远超朝廷,成了当地的传奇。
即便如此,时运难测,家族虽然尊崇依旧,但也未能避免困厄。王朝的兴衰,往往由时局的风云所决定。
成化三十一年,四十二岁的成化帝驾崩。
群臣为其上尊谥,庙号“世宗”,谥号“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葬于茂陵。
庙号是对皇帝一生功业最为精炼的总结。
“世宗”这一庙号,通常授予在王朝发展关键时期,作出重大变革或中兴的大帝。
成化帝励精图治,锐意革新,使大明步入了蒸汽时代,国家富强,疆域辽阔,堪称一代雄主。
八月金秋,二十五岁的皇太子朱佑极继位,改年号为“隆启”。
新皇雄心勃勃,立志效仿先祖遗志,开疆拓土,建立更为强大的帝国。
此时,奥斯曼帝国日益强盛,自灭拜占庭后,势如猛虎,吞并四方,海军横扫红海。
大明若不先发制人,必有大患。
朱佑极以其敏锐之目光,深知大明之敌,乃不可忽视,欲以智勇,扭转乾坤,捍卫国运。
然朝中多为成化朝的旧臣,这些老臣行事稳重,深怕冒进,不愿开疆拓土。
乾清宫内,隆启皇帝朱佑极面色愤怒:“这些老臣居然还想效仿越王专权,对朕处处掣肘!”
新皇登基,必然受到老臣的打压,这是自古不变的官场情景。
甚至有人借机批评越王府,称越王当年专权,行废立皇帝之事,有违臣子之道,请旨清算徐家。
不用说,这些都是被越王府打压过的人,当年越王在时,其人畏畏缩缩,蝇营狗苟。
徐闻一死,立马跳出来背刺。
隆启帝大怒,当庭斥其老迈昏聩,口出狂言!
他深知当年越王专权,是为了大明江山的安稳和拓展,正是那份决断和胆略,才有了如今的大明。
如果让这些顽固不化的老东西掌权,大明的未来恐怕会更加扑朔迷离。
朱佑极越想越气,心中积压的怒火难以抑制。
思索片刻后,他下令:重新启用越王府的门人,允许徐氏子孙入阁。
朱佑极对成化朝旧臣极不信任,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