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惹纨绔 >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第2/3页)

    身后传来一声轻咳,陆仪转身与王济林走开。

    四下无人,燃烧的烛芯宛若鞭子,散开犹如抽打的噼啪声,四处回荡。

    王济林熟络地说:“陆兄,急着将功补过是好,也当心别累着自个儿。”

    陆仪道:“王御史说的哪里话?办案么,哪有累不累一说?”

    案子没有明令三司会审,由刑部主审,都察院陪审。而往常在这样的境况中,都察院过来的大多是初出茅庐的人,当历练也好完成程序也罢。

    可这回却是王济林连日赖着不走。陆仪早想亲自审问,无奈从王济林的不咸不淡中感觉微妙,因此一直陪着只作壁上观。

    二人处事多年,对彼此的性情了解一二。

    王济林见他把话说得客套,干脆挑明白些,“皇上的意思,陆兄是聪明人应该明白。更何况,文昭因此事挨了罚,她又是皇上点过名的人,陆兄此时揪着她不放,把案子拖下去,叫人怎么想?”

    “你……”陆仪一顿。

    他从未有公报私仇的念头,心知陆庭仲这事其实怨不得旁人。就算真要找个人泄愤,也只能怪李魏荣行事嚣张,才让这样的办案漏洞成了惯例。

    王济林偏爱稳中求进,加上在当时的舆论中尤其咬死李魏荣不放。荣和帝后来态度转变,使王济林不得不斟酌形势。

    他带着几分威胁的语气一说,陆仪就领悟了另一层意思:他有没有私怨不要紧,要紧的是皇上真会这么想。那这个将功补过的机会就容易成了架脖子上的刀。

    王济林接着道:“临近年关,各处都在忙,咱们速战速决就好,其实这案子,早在永州的时候已经盖棺定论。如今再往深了挖,弄不好把自己埋进去。她昨日突发高热,太医来一趟,皇上那边是知道的,还找刘公公问起此事。你看,不止皇上在盯着啊。”

    陆仪沉吟半晌。刘昆有多少耳目,都察院的笔杆子有多能挖,他都见识过。

    陆仪浮起一丝僵硬的笑意,客套道:“听御史大人的。”

    洛京飘下今年第一场雪,薄薄地攀咬在朱墙绿瓦上。

    谢君乘的肩头还披着白絮,明明跪着,又满脸的理直气壮,丝毫不觉得被质问的事情有何不可。

    “这像什么话?”荣和帝坐于上首,眉心的皱纹深了几分,说:“你堂堂金枝玉叶,养在宫里长大的,平日没个正经在外边胡闹也就算了,何苦找到大牢里边去?”

    谢君乘大概跪得累了,捶了捶腰,无辜地说:“皇上,臣原本也没打算惊动宫里,就是实在放心不下,想去看看。”

    “岂止看看这么简单,啊?”荣和帝蜷起手指敲了敲面前的几本折子,“言官都告状到朕的面前来了,说你层层打点,违规探视,这是僭越,逾矩。”

    荣和帝只说谢君乘挨了骂,并没有提如何回应和处置,今日把谢君乘叫到宫里不轻不重地教训一顿就算表了态。

    这是赵启惯常做给所有人看的幌子。而对谢君乘而言,接下来如何处理才是要紧。

    谢君乘装糊涂,深知此时不宜主动前进一步,否则赵启一旦多了疑心,事情未必顺利。

    他有意无意地含糊提醒道:“皇上,臣……臣看她怪可怜的,在永州挨了一身伤病,回到京中又孤苦伶仃地,况且,这是皇上仁慈,亲口要留下的人,臣权当替您走一趟了。”

    这话倒是让人受用。

    荣和帝冷哼一声,轻笑道:“你只管哄朕高兴罢。朕都知道,你在永州的时候就颇为关切她。既如此,那日朕问你要什么赏赐,你怎又不提呢?”

    “当日群情激愤如此,好不容易才平息,子虞岂敢当众要人,那必定让皇上陷入两难境地。”

    这还正中荣和帝真正在意的地方。对赵启来说,别人骂谢君乘事小,但若连带着骂他这个为君为父的皇帝就事大了。

    荣和帝沉吟片刻,神色柔和了些,“起来吧。”

    “臣不敢,”谢君乘尤其坚定地说:“臣养沐皇恩,又时常肆意妄为,才让皇上烦忧。皇上且臣多跪一会儿,就当是臣谢罪了。”

    “你是谢罪还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