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活着,活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2/3页)
相比之下,知青方面倒是显得复杂了些。
张繁星这个女人长得漂亮,人也善良,可惜成长环境应该不错,导致她社会经验少,有点理想主义。
倒是可以交,但绝对不能产生感情,不然有的苦吃。
王宁看似憨实,实则内里精明,应该能成为朋友。
难缠的是陈志凯和朱菡萏,这两人一样的心眼小,会习惯性地去针对旁人,好在如今他们俩才是对头,这把火应该暂时烧不到他的头上来了。
至于劝陈志凯的事,虽然注定是无用功,但既然答应了,他就会抽时间提一嘴。
剩下的其他知青,暂时还未接触过,好坏犹未可知,慢慢再说吧。
然后就是工作,重生回来虽然不想再卷,但是既然做了驻村医生,那就不能怠慢本职工作。
卫生院条件有限,下发的医疗箱里就一套听诊器,一个简易手术包,两卷纱布,一个铝盒注射套装,里面有一根注射器,四根需要重复消毒使用的注射针头。
常备药品也只有几瓶感冒发烧拉肚子的,外加一瓶医用酒精,几瓶生理盐水。
卫生院的设备和药品都不丰富,按照张前卫的说法,村里的赤脚医生,大部分都需要上山自采中草药,然后自己配制相应药品。
西源这边与其他地区不同,地处偏僻,物资匮乏,医疗还是以中药为主,西药为辅。
成了赤脚医生以后,确实不用和其他社员一起上工了,但是该上山还是得上。
关于这点李易民倒是不排斥,就算不采药,他也有上山的打算。
老娘给塞的腊肉就只有那么一点,槐嫂子再节省的分配,也顶多能坚持半个月。
他不介意吃高粱面,但是害怕肚子里没有油水。
今天去供销社的时候,他本想买点肉回来熏着,一问才知道,只有重大节日和过年的时候,才有肉类供应。
有钱都买不到,他就只能寄托上山搞点野味儿,或者下水捉点儿鱼。
哪怕活了两辈子,再见多识广,也只有真正下乡了,才能真切体会到物资匮乏到底是什么模样。
活着,还要活好,在这年代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二天,社员和知青们照例天还没亮就出发去山那边挑堰塘去了。
白日里村里空落落的,也没人来看病,李易民收拾好老太太和小肚儿,先把村子转了一遍,就带上几截铁丝,去了小松林。
他专门找村里人打听过,小松林里野鸡和锦鸡多得很,还有松鼠,农闲的时候村里的猎户一晚上就能打十来只。
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猎到野猪和狗獾子。
李易民没有猎枪,有也用不来那玩意儿,所以他选择下套。
野猪和狗獾子他也不想,能套几只野鸡就心满意足了。
下铁丝套是个技术活儿,得先找到猎物的活动痕迹,然后利用荆棘林子做天然屏障,堵上其他去路,只留下一条小道给猎物通行。
铁丝套子就设在小道的入口或者出口,绑上单向活扣固定好,在铁丝套子的反方向放点高粱米或者玉米粒作为诱饵。
然后就可以坐等猎物上门了。
这都是老家外公小时候教的法子,李易民用得驾轻就熟,小时候的油水基本上都是这么来的。
在小松林里下好十来个套子,李易民就在松林里转了转,采了几种常见的草药。
中午回去之后,下午就没再出门,搁家里陪着小肚儿玩了一个下午,教她学了自己的名字,又从1数到了20。
夜里社员们下工以后,照例来院子里凑热闹。
没人看病,李易民给几名上了年纪的老人把了把脉,除了常见的老人病之外,都没什么大问题,挺好。
第二天早上李易民照例去小松林里转了转,铁丝套子都在,放的诱饵却全都消失干净,结果一个猎物也没有套到。
第三天一样,颗粒无收。
第四天再去的时候,碰见了唐拥军,得知他的目的,差点笑岔气。
“村里人打猎去的小松林可不在这儿。这里天天人来人往的,全村人冬天拾柴火都在这里,野味儿早就被赶跑了。”
闹了个乌龙,李易民脸上有些挂不住,不解地说道:“咋能没猎物呢,我撒的那些诱饵全都没了。”
唐拥军说道:“都被麻雀啄了呗,我还能骗你咋的?今儿个没空,改天抽个时间,我带你去小松林。”
唐拥军指着村后的光秃秃的山峰,说道:“翻过那道岭,那边有十几个山头,全部长满了松柏,那才是真正的小松林。村里人打猎采药全都去那里。不过没人带着你可不敢去,那里地势险,还有野猪狗熊,没猎枪一个人可去不得。”
李易民臊眉耷眼地摸摸后脑门,这才认下这个乌龙,转而说道:“卫生院张院长说在村里看病,还是要以中药为主,你早点腾出时间,带我去认认路,我先备点药。”
唐拥军说道:“这事哪能让你亲自动手?咱村里家家户户基本上都有采药卖钱的习惯,我安排下去了,让大家采了药都先拿给你挑选,你挑剩下的他们再拿去卖。”
结果当天夜里,社员们下工后再来院里,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