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年代:赤脚医生下乡,开局误入村花门 > 第14章 摸屁股的事过不去了是吧

第14章 摸屁股的事过不去了是吧

    第14章 摸屁股的事过不去了是吧 (第1/3页)

    第14章摸屁股的事过不去了是吧

    手术结束了,李国秀的脑海里却还在不断浮现手术过程。

    他不是经过科班出身的医生,走的是赤脚医生的路子,跟着师父学艺,一步一步花了近二十年时间,才成了一名处方医生。

    到了卫生院以后,又跟着张前卫学习,一直到三年前,才在张前卫的指导下,第一次拿手术刀,帮一个老乡剜掉手臂上因伤灌脓的烂肉。

    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窝在乡卫生院,有一天能够亲自参与一场开腹手术。

    怕倒是不怕,就是兴奋。

    特别是李易民那几若神技一般稳健精准的手术技巧,全程参与下来,让他有种扎了一针肾上腺素一样的兴奋。

    两个半路出家的护士看不出深浅,李国秀却能清晰地感觉到,这个年轻知青的医术水平,绝对比老张都高,而且高得不是一星半点。

    李国秀如今马上也快五十的年纪了,但是看着李易民正在换衣服的背影,他突然有种拜师的冲动。

    好在他多少还算矜持,强行将这种冲动压了下来。

    拉开手术室的双开门,迎上紧张的一众领导,李国秀心里突然觉得很神气,虽然这台手术不是他做的,但他也参与了呀。

    手术室大门打开,只看到李国秀出来,刘卫国等人本来还有些担忧。

    李国秀下一句话却给他们打了一针鸡血。

    “手术很成功,易民大夫正在换衣服,马上就出来。”

    “成功了?”

    手术成功,这本来是大家的期待,可是亲耳听到,众人还是有点不敢相信的感觉。

    好在下一刻李易民换好衣服出来了,“手术做成了,再有差不多两小时,等麻醉过了之后,朱菡萏就能醒过来。”

    “太好了!”

    刘卫国激动地紧紧地握了一下拳头,随即关切地询问李易民,“易民同志你累不累,要不要在卫生院给你找个房间先休息一会儿?”

    李国秀附和:“对对,值班室有床,我再让人给易民大夫煮碗面条,吃完好好睡一觉。”

    李易民摇头拒绝了,说道:“现在朱菡萏可以安全转到县医院了,那里的条件好些,有助于她后期恢复。”

    刘卫国转头看向唐彬林,手术既然成功,他就没那么担心了,剩下的事都该由县里来的这位领导定夺。

    “还是等县里面的救护车到了再说吧,那样更安全一些。”

    唐彬林一锤定音,朱菡萏的手术成功,他也松了口气,两边的当事人都活着,不论是确定朱菡萏是不是投毒者,还是她的投毒动机,都能当面对质,搞个一清二楚。

    至于这件事最后会造成什么影响,影响有多深远,那都不是他一个刑警需要操心的。

    “这样也好,等她静着等待麻醉过去,确实更安全一些。”

    护士推着朱菡萏从手术室出来,李易民跟着到病房里做了安置才离开。

    他没去休息,也没立刻返回崖下村,与陈志凯一起准备在公社随便逛逛。

    “民哥,谢谢你啊。”

    陈志凯这一天一夜比坐过山车还刺激,他没想到朱菡萏这么狠,敢杀人再自杀,好在没死成,不然好事者把责任推到他身上,他不死也得脱层皮。

    两人在供销社搞了两瓶汽水,蹲在街边吸溜,李易民瞟着陈志凯打趣道:“害怕了?”

    “怕了。”

    陈志凯光棍地说道:“不止怕,还怕得要死。虽然不是我投的毒,但若是因为我抢了她的点长位置,她因此投毒,那我至少也要担一半责任。别的不说,事后那些中毒的埋怨我,我半个字也狡辩不得。”

    李易民说道:“知道怕就好,知道怕,你就还没到无药可救。”

    陈志凯真诚说道:“民哥教训的是,这次真让我长记性了。”

    李易民摇头,说道:“我没教训你的意思。直到现在为止,我还是那个态度,你对别人如何不管我的事,只要不惹着我就行。”

    陈志凯表态道:“民哥你一定要相信我,刚来那天确实是我不对,我已经深刻认识到错误了,以后绝不再犯。”

    李易民不置可否地说道:“这些都无所谓,我只是在想我们以后的路。你说,万一哪天国家结束知青下乡的政策,让所有知青都回城,我们能做什么?”

    “能回城还管他能干什么啊?先回去再说呗。”

    陈志凯对此满不在乎,因为他不相信国家会轻易让知青回城。

    二世为人,李易民却很清楚往后几十年的走向。

    从明年开始,一些地区开始尝试包产到户,就会同时出台知青回城的政策。

    到83年全国全面落实包产到户,所有知青就会被强制回城。

    知青全面下乡,是因为太多青年在城里找不到工作,无所事事,惹是生非,事故频发,国家不得不让这些精力过剩的年轻人到乡下去锻炼,符合各方利益。

    等国家全面清退知青的时候,这帮人又一窝蜂地回到城里,无所事事的人扎堆,一大半的人都会成为盲流,遭人嫌弃。

    最惨的其实还是那些在乡下成家的,被强制退回城里,许多人就这样分隔两地,成为彼此一辈子的遗憾。

    李易民其实无所谓在城里还是在乡下,上辈子过得太苦太累,这辈子他只想让自己轻松一点。

    这两天发生的事情,反倒让他有些触动。

    乡下的日子过得确实苦,但是这样的日子其实过不太久了,知青们再坚持坚持,就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可惜其他知青和他不一样,没有上帝视角,看不到后面的发展。

    所以他们只能千方百计地让自己少辛苦一点,过好一点。

    人类社会的发展,本质上就是让自己更好享受的一个过程。

    如果单单只是这样也还好,李易民唏嘘的是在这个轻易看不到头的绝望之中,有些人会放大心里的恶。

    就好比李奇峰、陈文和朱菡萏。

    他虽然还不清楚三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能让朱菡萏极端到投毒,想来想去也只能是那些事。

    只可惜,李易民不能将他的上帝视角暴露给旁人,没人信是一个方面,他更怕被人豢养起来切片。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