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乡办企业落户 (第3/3页)
唐拥军自然懂得这个道理,可他也有自己的顾虑,“种植药材,就必然涉及到侵占农田,这可能会影响我们完成国家的粮食种植任务。”
刘卫国结束思考,说道:“这一点好解决,大不了开荒。最关键的还是解决种植技术的问题。”
李易民说道:“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些都可以慢慢解决,按照我在村里跟社员们的了解,野生药材支持前期供应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是我们要在刘科长来的时候,跟他讲好我们的规划。”
唐拥军说道:“那我明白了,这事我去办。”
刘卫国也说道:“我去县里以后,也会想办法收集其他乡的情况。”
三人又商议了一些其他方面的细节,然后分道扬镳,各自去忙活各自的一摊。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崖下村都沉浸在过年的闲适和喜悦气氛中。
药材制备依旧在继续,春节过后刘营海就要过来,李易民的想法是趁着年关里的这点时间,尽可能多的先制备一批药材出来。
对此唐拥军还专门召集九个生产队的队长开了动员大会。
本来还担心社员们不响应,结果却是想多了,社员们抢破头地都想来帮忙。
后来还是唐拥军做主,劝退了大部分男社员,只让心灵手巧的女社员来帮忙。
所以一直到年关里,槐嫂子家里那都是群雌粥粥,堪比女儿国。
搞得王宁和陈志凯心里痒痒的,每天都赖在这里,轰都轰不走。
唐拥军每天早出晚归,把周边几个村的情况都摸得一清二楚。
结果令人大为震撼,几乎每个村都有大量的药材储备,抛开其他乡不说,就只是西苗乡的几个村储备的药材,就足以支撑很长一段时间。
就是刘卫国那边暂时还没什么消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这天,刘卫国才兴冲冲地出现在崖下村。
“成了。”
见面的第一句话,刘卫国就难掩兴奋,直接说了结果。
“县里头同意我们乡成立西源县第一家乡办企业,为此批了地,也批了一批建设资金。”
这可算是好消息,现在制备的药材,不止槐嫂子家里的空屋被占满了,周边几个邻居家也都占得差不多了。
总是占用社员的房子不算个事,能建立单独的仓房自然是最好的。
“县里头一共批了多少钱?”
刘卫国兴冲冲地举起一根手指头。
李易民眼睛瞪大正要猜一万的时候,刘卫国说道:“一千块,整整一千块。”
李易民立刻就被泼了一盆冷水,一千块办企业,打发要饭的呢?
刘卫国看出李易民的失望,说道:“很可以了,这一千块足够盖出好几间大仓房了。更何况,这钱是白得的,上头的领导不看好我们,所以也没提县里占股的事。”
李易民当然知道自己的嫌弃没有道理,一千块在这个年月里确实已经算巨款了,而且建立仓房,需要花现钱的只是材料,人工都还是以工分结算。
“现在万事俱备,接下来就该大展拳脚了。”
刘卫国说道:“关于仓房建设的地点,易民同志有什么想法?”
唐拥军抢先说道:“那当然是建在我们崖下村,这里处在西苗乡的中心,几乎能够辐射整个乡。而且崖下村的道路条件,也是整个乡最好的。”
刘卫国说道:“那乡里不比崖下村更便利?”
唐拥军无言以对。
两人看向李易民,李易民说道:“公社还真没有崖下村便利。药材制备,特别是后期形成规模以后,需要用到大量的水。”
唐拥军眼前一亮,说道:“对呀,咱们这里有从龙涧。”
刘卫国想想也就同意了下来。
于是,继两口还没有建成的大堰塘之外,崖下村年后又多了一项建设规划,而且优先级还在堰塘之上。
聊完正事,刘卫国就邀请李易民一起回公社,吃年夜饭。
早就答应过的事,李易民从善如流,回去跟槐嫂子打了声招呼,就随着刘卫国一起去了乡里。
他却没有注意到,他从家里离开的时候,宋槐枝看着她背影的眼神有多么忧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