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苍月大陆之五国争霸 > 第二十八章边境战事起(三)

第二十八章边境战事起(三)

    第二十八章边境战事起(三) (第2/3页)

国家繁荣昌盛。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宋国与周边的国家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努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边境的土地上,再次响起了农耕和畜牧的声音,百姓们过上了安稳的生活。

    然而,历史的车轮总是不断向前滚动。谁也不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战争的阴影是否还会再次笼罩这片土地。但至少在这一刻,和平与安宁是属于这里的……

    许多年后,当人们回忆起这场边境战事时,依然会为宋军的英勇无畏而感动,为战争的残酷而叹息。这场战事,不仅改变了宋国、西凉和大乾三国的命运,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让人们明白,只有国家强大,民族团结,才能抵御外敌的入侵,才能守护好自己的家园。而和平,永远是人们最渴望的东西。

    西凉王帐内的铜灯忽明忽暗,映着拓跋雄脸上纵横的刀疤。他单膝跪地,甲胄上的冰碴儿簌簌落在狼皮地毯上,融化成一小滩水渍。

    “十万大军折损过半,你还有脸回来见本王?” 西凉王将密信掷在他面前,羊皮纸卷上 “大乾密使” 四个字刺得人眼疼,“拓跋家族世代为将,怎么出了你这么个废物!”

    拓跋雄额头青筋暴起,却死死攥住拳头:“大王息怒,宋军与大乾勾结,又有蛮族部落助阵,臣……”

    “蛮族?” 西凉王冷笑一声,从箭筒里抽出一支雕翎箭,“那些喝羊奶长大的蛮子,若不是宋国许了三车盐铁,怎会替他们卖命?” 他忽然将箭尖抵在拓跋雄咽喉,“说,你是不是收了大乾的好处?”

    帐外突然传来甲叶碰撞声,侍卫长掀帘而入:“启禀大王,南部六族族长求见,说要…… 要退出联军。”

    西凉王猛地收回箭,箭杆在掌心捏得咯咯作响。南部六族世代游牧于祁连山麓,是西凉骑兵的重要兵源地。他踹翻案几,青铜酒樽滚到拓跋雄脚边:“带你的狼牙营去,把带头闹事的族长头颅给本王送来!”

    三日后,祁连山的雪谷里飘起了血雨。拓跋雄提着三颗头颅回营时,战袍已被冻成暗红色。他望着帐外操练的新兵 —— 大多是十三四岁的少年,手里的长矛比人还高,忽然觉得喉咙发紧。

    此时的宋国商丘,正被一场百年不遇的旱灾笼罩。护城河的水位降到了膝盖深,河床裂开的缝隙能塞进拳头。赵勇站在粮仓外,看着百姓们排着长队领取救济粮,队伍里不时传来孩童的哭声。

    “将军,再这么下去,军粮也撑不过三个月了。” 军需官捧着账簿,声音发颤,“各地上报的蝗灾文书堆了半间屋,麦田里的青苗全被啃光了。”

    赵勇揉了揉发酸的眼睛,远处的练兵场上传来整齐的呐喊声。那是新招募的少年兵,最大的不过十六岁,最小的才十二,手里握着父兄留下的旧刀。

    “打开西仓库。” 赵勇突然说道,“把储备的军械熔了,铸成农具发给百姓。”

    “将军不可!” 军需官大惊失色,“那是防备西凉偷袭的……”

    “百姓都饿死了,守着军械给谁看?” 赵勇打断他,望着天边昏黄的日头,“派人去大乾边境的黑市,用战马换粮。告诉他们,价码翻倍。”

    黑市的交易在月黑风高夜进行。宋国的战马刚卸下鞍鞯,就被大乾商人赶着往密道里钻。为首的商人掂着沉甸甸的金锭,忽然凑近宋军校尉耳边:“听说西凉在招兵买马,给的价钱比你们高五成。”

    校尉猛地拔刀:“你敢通敌?”

    “买卖而已,谈何通敌。” 商人笑着后退,“你们的赵将军要是肯割让黑风口,我能弄到十万石粮。”

    刀锋划破商人的袖口,露出里面绣着的龙纹 —— 那是大乾禁军的制式。校尉心头一凉,这哪里是商人,分明是大乾的细作。

    消息传回商丘时,宋王正在太庙祭祀求雨。青铜鼎里的艾草燃得正旺,忽然 “噼啪” 炸开火星,烧穿了祭文上 “风调雨顺” 四个字。

    “大乾这是想逼我们内讧。” 丞相捧着密报,手抖得像秋风中的落叶,“黑风口是我军粮仓的屏障,万万割不得。”

    赵勇却在地图上画了个圈:“他们想要黑风口,就给他们。但要在峡谷两侧埋下火药,等大乾人一进去……”

    话音未落,殿外传来急报:“西凉骑兵突袭我军马场,抢走三百匹战马!”

    赵勇抓起头盔就往外冲,甲胄的铁片撞得他肋骨生疼。城楼上的号角声急促如哭,他望着远处扬起的烟尘,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雪夜 —— 母亲把煮熟的红薯塞进他怀里,说:“阿勇啊,当兵要护着百姓,不能学那些抢东西的强盗。”

    西凉的骑兵并没有走远。拓跋雄勒住马缰,看着身后驮着战马的队伍,忽然扯下腰间的酒囊一饮而尽。酒液顺着下巴流进铠甲,冻成冰珠。

    “将军,咱们真要把战马卖给大乾?” 副将忍不住问,“那些可是汗血宝马啊。”

    拓跋雄将酒囊狠狠砸在地上:“不卖?难道让弟兄们喝西北风?” 他望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告诉大乾人,要马可以,拿粮来换。十石粮换一匹,少一粒都不行。”

    交易在黑风口进行时,赵勇正趴在悬崖上往下看。大乾的运粮队排成长龙,领头的正是上次的商人。西凉人牵着战马从对面峡谷走出,双方在谷底交割,谁也没注意头顶的岩石后藏着宋军。

    “放箭!” 赵勇一声令下,火箭如流星般坠落。谷底的干草瞬间燃起大火,大乾的粮车被烧得噼啪作响,西凉的战马受惊狂躁,踏死了不少人。

    混乱中,拓跋雄认出了崖顶上的赵勇,他张弓搭箭,却被流矢射中肩膀。赵勇也中了一箭,箭头穿透左臂,血顺着手指滴进谷底的火海。

    “撤!” 赵勇捂着伤口下令,转身时看到大乾商人正往密道里钻。他抽出腰间的匕首掷过去,正中商人的小腿。

    商人倒地时,怀里掉出一块玉佩 —— 和大乾使者腰间的一模一样。

    这场混战持续到日落,黑风口变成了火海。宋国夺回了战马,却损失了半数的弓箭手;大乾丢了粮草,却抓到了三个西凉俘虏;西凉人死伤惨重,拓跋雄被亲兵抬着逃回大营时,嘴里还在骂:“赵勇你个卑鄙小人……”

    消息传到大乾都城时,皇帝正在御花园赏梅。他捻起一朵落梅,听着使者的汇报,忽然笑了:“两个小国狗咬狗,正好省了我们不少事。”

    太监总管小心翼翼地问:“陛下,还要继续挑唆他们吗?”

    “挑唆什么。” 皇帝将梅花丢进香炉,“给宋国送些粮,给西凉送些刀。告诉他们,本王等着看谁先撑不住。”

    宋国的粮仓里,新到的粮食散发着霉味。赵勇抓起一把谷子,里面混着不少沙土。他忽然想起黑风口的那场火,浓烟里飘着烤焦的马肉味,还有大乾商人临死前的嘶吼:“你们都得死……”

    西凉的王帐里,拓跋雄正在包扎伤口。西凉王送来的金疮药散发着异香,他忽然想起小时候父亲教他射箭 ——“阿雄啊,箭要射得准,心要狠,但不能黑。”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覆盖了边境的沟壑与血迹。赵勇站在城楼上,望着西凉的方向;拓跋雄趴在帐内,望着宋国的方向。他们都知道,这场仗还没打完,而大乾的眼睛,正死死盯着他们的刀光剑影。

    开春时,宋国的麦田里终于长出了青苗。赵勇脱下铠甲,和百姓一起插秧。泥水没过小腿,冰凉刺骨,却让他想起母亲说过的话:“土地不会骗人,你种什么,就收什么。”

    西凉的牧场里,新出生的马驹在奔跑。拓跋雄看着它们,忽然下令:“把大乾送来的刀全熔了,铸成犁铧。”

    副将愣住了:“将军,那可是百炼钢啊。”

    “百炼钢能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