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开始起步 (第2/3页)
第二天见到彬彬有礼的陈承宇先生,令我惊奇的是,他的个头并不高,实际上还是个孩子,单薄的身子,淡淡的微笑。让我最惊异的是他的眼睛,闪显着睿智,一种我无法形容的渊博,也许只能用灵气来解释。然后他就在里面做实验,发明了多种影响我们生活的产品,后来他考虑到有些实验可能会发生爆炸、毒气之类事故,他在波士顿郊区买了一个农场,在里面建立了杜克实验室,他人虽然离开了哈孚大学,但是却把灵魂留了下来,他呆过的实验室,被尊称为“哈佛中国陈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一直保留,并且科学发明源源不断,单是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就申请了上万项专利,使中国陈实验挤身于世界一流实验室,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则是全球独步的、顶尖的……
陈承宇不知道琳达•林肯女士的想法,他一头扎进实验室,第一个研究项目就是白炽灯灯丝的材料。
关于白炽灯灯丝材料,现在的发明家爱迪生先生也正在试验,直到试了几千种材料,才确定用碳化竹丝做灯丝。制作碳化竹丝的原材料是从岛国进口的竹子,并于当年也就是1879年11月申请了用炭化竹丝做白炽灯灯丝的专利,用金属钨做灯丝直到1908年才普及开来。陈承宇直接跳过了这一个过程,直接使用金属钨制成灯丝,后世一直用钨丝做白炽灯灯丝,差不多沿用了一百余年。
陈承宇为了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在明知金属钨是白炽灯灯丝的最好选择的情况下,还是先用其它的材料进行试验,并足足在十二次失败后,终于取得了“成功”。
为了检验新试验成功的钨丝白炽灯能用多长时间,陈承宇在物理系实验室里、实验室外面的大路上,一共有50个白炽灯日夜不停大放光明。
实验的消息传遍哈孚大学,引来观者如潮,前来参观的学生教师络绎不绝。因为这种白炽灯亮度高,而且点亮了半个月,还没有一盏灯熄灭。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不少师生问:“陈承宇是谁?”
“谁是陈承宇?”
“不是说有辫子的吗?怎么是短头发?”
就连丝特朗先生全家都兴致勃勃的来参观,丝特朗太太抱住陈承宇,不停说“我的孩子,你是如此疲倦,你瘦多了。”艾丽丝则在陈承宇的额头上印了几个吻,弄得陈承宇二世为人,也禁不住手足无措,面红耳赤,一如后世被熟姐调戏的小鲜肉。
在校长办公室里,校长埃里奥特先生、物理系主任刘易斯•乔治先生、实验室琳达•林肯,还有化学、天文、医学、法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