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5章 热闹的杜克超市 (第1/3页)
“老板回来了!老板回来了!……”这个消息如同春风一般传遍了整个杜克实验室,全体工作人员怀着激动、感激的心情,努力工作,工作人员虽然看不见老板陈承宇的身影,但人人心中觉得陈承宇回来了,就在他们的身边看着他们工作。
全体工作人员用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陈承宇的回来,他们的心安定多了。在他们的心中,陈承宇是他们的主心骨,是他们的领路人,甚至是他们的衣食父母……
就在陈承宇在办公室沉思的时候,被陈承宇召集的一百多名科研人员坐在大会议里,按专业不同,分为5个小组,每个小组的组员都拿到了研究项目的资料,包括图纸和文字说明,人手一份。
他们先在会议室里仔细研读将要进行研究项目的资料。然后由秘书格兰小姐以组为单位,请进陈承宇的办公室,交待研制任务,又解答科研人员提出的各种疑问,直到没有问题了,然后出去,换另外一个小组进来。
这次陈承宇抽调了杜克实验室精英人手,成立了联合收割机研制组、指针式喷灌机(高压泵)研制组、行走式破碎机研制组、手持式和自行式液压凿岩机研制组、岩石劈裂机研制组。一共5个科研小组。
陈承宇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显得神采奕奕,年轻的脸上神采飞扬却显得稳如渊岳。办公桌前放着20多张椅子。陈承宇对每一个研制组的组员非常看重,进来离去,必定认真与对方握手问好,对认识的直呼其名,不认识的问对方的姓名,一切都让对方感觉到如沐春风般的温暖。
在进行谈话的过程中,陈承宇把自己的研制意图、达到的标准明白地告诉对方,对于组员的提问,不厌其烦,耐心解答,直到对方完全弄明白。有时大家还一起讨论,对于大家提出的更好的提议、方法、设计,陈承宇毫不犹豫的接受、更正,并且令格兰小姐记下来,作为项目成功后论功行赏的依据。
……
送走了所有的专项研制组组员,陈承宇只觉得喉咙生烟,连喝了几大口茶,这才恢复过来。陈承宇唤来格兰小姐,让她安排律师注册一间杜克两洋运河公司,公司业务是开凿位于墨西哥的特万特佩克地峡,连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运河,业务一栏要填写收过路费。看着格兰小姐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陈承宇只是微笑。
然后陈承宇伏案奋笔挥书,把纵横制电话交换机的原理写出来。在写到放大器的时候,陈承宇犯了难,实现远程放大需要电子管,难道要把电子管提前发明出来吗?得好好想一想。
又想到巴西的棕油储量一天比一天多,要想办法出售换钱才是,这需要分装。这时代只能用玻璃盛装,虽然在自己的指导下,生产出了聚氯乙烯,用于例如电线绝缘外包材料。
但聚氯乙烯是有毒性的,只能用非食品的外包装,不能用于盛放食品。食品级塑料瓶的原料是聚乙烯,这时候还没有研制出来。陈承宇在纸上记下了成立聚乙烯研制组的想法。
陈承宇按下电铃,把格兰小姐召唤进来,让她去订购玻璃瓶。格兰小姐问,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