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长安剑客萧书生 > 第三十二章新创二十四式拂风剑法(二)

第三十二章新创二十四式拂风剑法(二)

    第三十二章新创二十四式拂风剑法(二) (第3/3页)

慰的是,萧书生有如此远大的志向和执着的精神;担忧的是,他怕萧书生太过劳累,伤了身体。于是,他常常会来到藏书楼,与萧书生探讨剑法与人生的道理,希望能让他放松一下心情,也能从不同的角度给他一些启发。

    “长庚,剑法固然重要,但心境更为关键。” 林墨卿指着窗外的雨景,语重心长地说道,“你看这雨,看似柔弱,却能穿透坚硬的岩石;你看这风,看似无形,却能吹倒参天的大树。真正的强者,不是靠蛮力取胜,而是靠智慧与心境。”

    萧书生闻言,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知道林墨卿的话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剑法不仅仅是招式的组合,更是心境的体现。一个人的心境越是平和、沉稳,他的剑法就越是精湛、玄妙。

    随着时间的推移,拂风剑法的雏形逐渐形成。萧书生将江南剑法的灵动与西域剑法的刚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剑法。这套剑法时而如春风拂柳般轻柔飘逸,让人赏心悦目;时而又如狂风暴雨般迅猛凌厉,让人望而生畏。

    这天,萧书生在竹林中演练着刚刚创作出的几招剑法,剑光闪烁,竹叶纷飞。林晚晴站在一旁,看得如痴如醉。突然,萧书生的动作一顿,眉头紧锁,似乎遇到了什么难题。

    “怎么了,萧大哥?” 林晚晴关切地问道。

    萧书生摇了摇头,有些苦恼地说道:“我总觉得这几招之间的衔接还不够流畅,缺少一种一气呵成的感觉。” 他反复演练着那几招剑法,却始终找不到满意的感觉。

    就在这时,一阵风吹过竹林,竹叶发出沙沙的声响。萧书生看着随风摇曳的竹叶,突然眼前一亮,仿佛找到了灵感。他挥舞着宝剑,随着风的节奏不断变换着招式,剑光与风声融为一体,形成了一道美丽而壮观的景象。

    “我明白了!” 萧书生兴奋地大喊一声,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剑法就应该像风一样,无形无迹,却又无处不在。招式之间的衔接,就应该像风的流动一样,自然而然,不留痕迹。”

    林晚晴看着萧书生豁然开朗的样子,也跟着高兴起来:“那是不是意味着拂风剑法快要完成了?”

    萧书生点了点头,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快了,我已经找到了最后的关键。等我把这套剑法完善之后,它一定会成为江湖中最厉害的剑法之一。”

    第一式・流沙初醒

    剑身在月光下划出半道银弧,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初融的晨霜。手腕轻旋时,剑穗忽左忽右扫过青石,恰似流沙漫过驼铃。萧书生曾见西域商队在沙暴中骤然停驻,此刻便将那份骤然凝固的警觉凝入剑尖 —— 剑尖点地时带起三粒碎石,落地声响竟与他在楼兰废墟听见过的三记残钟分毫不差。

    第二式・胡杨立雪

    长剑斜挑,如塔里木河畔的胡杨枝桠刺破积雪。剑脊与寒风相击发出呜咽,是他在帕米尔高原听惯的冰裂声。左足踏前半步时,衣袂翻飞如胡杨枯叶,右手指节叩击剑鞘三次,暗合西域牧人计数羊群的骨笛声。收势时剑峰微沉,仿佛胡杨扎根冻土的深根,连地下三尺的蝼蛄都能感受到那股沉稳的震颤。

    第三式・驼铃绕碛

    剑走轻灵,在暮色中画出七道交错的弧线。每道弧线的尽头,剑穗都会发出细碎的叮当声,像他在罗布泊听过的驼铃在沙谷中回荡。移步时足尖轻点地面,扬起的尘土恰好落在剑脊的反光处,形成一串流动的金沙残影。萧书生创此式时,总想起于阗国的少女用彩绳编织驼铃的模样,剑穗的红绸便随剑势织出西域独有的连环结。

    第四式・石窟映月

    剑尖垂落如悬空的佛像,剑身在廊下投出斑驳的光影,恰似莫高窟壁画上的飞天飘带。手腕翻转间,剑身忽明忽暗,暗合洞窟中昼夜交替的光线变化。他曾在鸣沙山石窟见月光透过藻井形成圆形光斑,此刻便让剑尖在青砖上旋出同样的圆,圆内每道剑痕都对应着壁画上的星宿位置。收剑时剑柄轻叩眉心,仿佛石窟中礼佛的虔诚叩拜。

    第五式・葡萄架下

    剑势忽柔,如吐鲁番的葡萄藤缠绕竹架。剑尖在半空画出串串弧线,剑穗的紫绸随势垂下,恍若挂满枝头的马奶葡萄。左掌虚托时,指尖划过剑峰的轨迹,正是他见过的维吾尔族老人修剪葡萄藤的手势。剑风掠过耳畔,竟带起类似葡萄成熟时的轻微爆裂声,那是他用内力震动画廊葡萄架的经验凝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