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评分卡上最锋利的光 (第2/3页)
肖锋看了眼手机,七点四十。屏幕微光映在脸上,凉意从指尖蔓延。
他把材料锁进抽屉,金属锁舌“咔嗒”一声合上,指尖却摸到最底层母亲的诊断书——纸张薄脆,红笔圈着的数字刺得眼睛疼,像烧红的针扎进瞳孔。
指尖在抽屉边缘敲了三下,木纹粗糙,节奏沉稳。
他突然笑了,笑声轻得几乎听不见,抓起笔记本往祠堂跑,鞋跟踢飞两颗碎石,在青石板上跳了两跳,发出清脆的“嗒、嗒”声,惊起屋檐下一只麻雀,扑棱棱飞向灰白的天空。
祠堂的木梁上还悬着昨夜的蛛网,晨光照进来,把蛛网照成金纱,细丝上挂着露珠,晶莹剔透,随风轻颤。
空气里浮着木头腐朽的微腥与尘埃的干燥气息。
肖锋站在八仙桌前,看村民代表陆陆续续进来:
张大爷攥着旱烟杆,铜锅头磕在石阶上,火星四溅,烟丝燃烧的焦香混着烟草的苦味弥漫开来;
阿娟抱着笔记本,指尖微微发颤,纸页翻动时发出轻响;
王婶怀里还揣着半块没吃完的烙饼,油渍透过纸包渗出,散发出温热的麦香。
他清了清嗓子:“今天说三件事。”
第一,阳光互助基金成立。他翻开笔记本,纸页窸窣作响,“凡举报虚假项目线索,查实后奖励金额的5%,最多两万。”
台下炸开一片议论,人声嗡嗡,像蜂群在耳畔盘旋。
张大爷的旱烟杆敲在长条凳上,木头震动,发出“咚”的一声:“肖书记,这不是悬赏吗?”
“是转化。”肖锋指了指墙上的公示栏,那里贴着村民自己画的评分卡,彩笔涂鸦的星星在阳光下闪着拙朴的光,“钱从基金来,基金从哪来?”
他看向阿娟,姑娘正低头翻账本,耳尖通红,纸页翻动声忽然停住,“就从每笔查实的款里抽一成,再加上自愿捐款。”
阿娟突然站起来,从帆布包摸出个信封,纸面褶皱,边角卷起,她把信封推到桌上,封皮上歪歪扭扭写着“小宇收”。
小宇是她总抱在怀里的侄子,上个月发烧没钱买药,是肖锋带他去的镇医院。
她没说话,但指尖在桌面上轻轻一推,那声音却像落石入潭。
祠堂里静了一瞬,王婶摸出皱巴巴的五十块,纸币带着体温和汗渍的微咸气味,“我替我家二小子捐。”
张大爷把旱烟杆往桌上一磕,火星四溅,“算我一份!”
肖锋看着桌上逐渐堆起的零钱,喉咙发紧,像被什么堵住,却又暖得发胀。
他想起昨夜母亲在电话里说“手术可以再等等”,想起诊断书上“尽快”两个字,手指悄悄攥紧了裤缝,布料被捏出一道深痕。
中午食堂飘着白菜炖豆腐的香气,热气裹着豆腥与咸菜的酸味扑面而来,肖锋端着碗找位置,看见老周坐在角落,李婶正往他碗里夹红烧肉,筷子碰上瓷碗发出清脆一响。
“听说你要贴那个评分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