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章 蒂罗尔保路运动 (第2/3页)
拿起武器对抗了。
这么解释下来,不少人都觉得可以接受了。连行会首领们都认为,如果效果好,也可以投靠这个更好的领主。
伯爵天天找他们催要产品和钱财,导致这些人都不得安宁。稍有不顺心,就威胁说,会和第一次暴动时一样,把他们这些行会的主事者也全杀光。如果其他人能保证他们的安全,那换个领主其实也不算什么事情。
对此有意愿的人,在教堂里秘密举行了集会,成立了一个临时协会,约好大家合作,进行这次尝试,在结果出来之前,谁都不能退缩。如果有人背叛,向伯爵和矿主之类的外人告密,其他人要合力除掉他。
在工匠中,铁匠们受到的压力是最大的。于是,铁匠行会的人主动带头提供经费。由会长和几名大师傅,自掏腰包,准备派遣使者,去找这个吴王问问情况。
如果他们能派人来支援,就再好不过了。这边的人可以立刻响应,把伯恩哈德轰走,然后宣布这个领地从此归属吴王。
按理说,这种流亡大贵族,一般都是继承战争的失败者之类,不缺名义,乃至赞助人和追随者,只需要一个实打实的领地,就能立刻重建封国。他们这时候效忠吴王的话,就属于雪中送炭了。
而且,地方上的领地主动投效王廷,成为直属领地,从来都是国王们非常欢迎的举动,为此不惜给出各种优待。要是这次投资成功,他们整个伯爵领,可能就和法国的多芬内伯爵领一样,成为有特殊地位的领地了。这种机会,又怎么能不试试呢。
在参会的人里,有个山民头领叫阿迪尔,自告奋勇地要求担任使者。
阿迪尔是个钦察人,能说会道,擅长跟人打交道。逃出矿区之后,他就组织了一批逃亡的蒙古奴隶,组建了一个小商队,四处流动,给各个定居点贩卖生活必需品,有时候也打劫一下路过的友商。
不过,因为来得晚,山区的蒙古部落,普遍不如本地部落混得好。再加上语言、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问题,他们和本地人之间也多有隔阂。之前因为伯爵和矿主过于残暴,导致大家不得不团结起来反抗。等反抗成功之后,很多问题也再次出现了。
因此,处于不利地位的蒙古人,要更加期盼大明到来。在本地山民还有些犹豫,不知道要不要掺和城里人这些事情的时候,他们已经主动行动起来了。
阿迪尔保证,自己会把消息带到,然后设法尽快把对方的反馈传回来。他还建议,大家要做好准备,不管吴王怎么回答,都先行动起来再说——反正已经上书在请示了,那就先默认上头答应了吧。
甚至,可以不等他到,就先发起暴动,打出大明旗号,杀死镇里和矿上的犹太人,驱逐伯爵的势力。如果事后吴王询问,就怪使者走的太慢,导致两边日期没对上。反正现在木已成舟,你就说这个领地你要不要吧。
这样,也能防止吴王那边的大贵族们瞻前顾后,硬拖时间,导致夜长梦多。这也算是他们在草原上,就见过不少次的手段了。
不过,其他人还是觉得,这个办法太激进了。现在,他们对于伯爵,还是没有多少胜算,不能这么莽撞。他那个小商队随时能跑,城里的工匠们可没那么好跑……
要是吴王那边不答应,其实也没什么问题,能指点一下就可以。实际上,有些工匠反而觉得,吴王不出兵才好。因为他派来的兵,肯定都是外地人。这些人和伯爵拉来的军队,在当地打来打去,就算成功驱逐了伯爵,领地恐怕也要遭重了。还不如自己想办法,拉山上的老乡一起参战。毕竟大家多少沾亲带故的,还好商量一点。
在这种心态下,阿迪尔出发前往洛林了。过了一段时间,一队自称吴王派来勘察情况的人,来到了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