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自建帐以来:罗马汗国记 > 226章 明太祖的恩情还不完

226章 明太祖的恩情还不完

    226章 明太祖的恩情还不完 (第1/3页)

    对于让娜女侠的劝告,唐赛儿并非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相反,就战争这方面的决策,她明显是有心理准备的。

    不过,让娜还是提醒她,依然有些问题,是她需要进行考虑的。

    “你有没有想过,这么多不同地方、说着不同语言的人,能聚集起来,是因为什么?”她主动问唐赛儿。

    “是因为有信誉。”唐赛儿不假思索地说:“孔夫子说过,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但不能让民众信任,就没法建立国家。国家对于百姓有信誉,百姓就能舍生忘死,为国家战斗。所以,是信誉在发挥作用,组织起了这支军队。”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让娜女侠点点头:“这么多不同地方的人能聚集起来,就是靠吴王府这些年积累下来的信誉。”

    “这些年来,我们也打过不少战斗,召集过很多次士兵了。纵观下来,我觉得,大家的信任,其实就来自平时一点一滴的小事,来自更公正的待遇,更合理的赋税,更可靠的支援。很多事情都并算不重要,但关键时候,它们带来的力量却可以十分强大。哪怕之前,老吴王连续吃败仗,大家也没有怎么动摇,还是希望大明能好起来。这就是信誉的力量啊。”

    “其实我觉得,大家也没去怪罪他。”唐赛儿忍不住直言:“因为了解情况的人都知道,他单纯就是太菜了,不是故意去坏事的……”

    “啊,不是……”让娜女侠正想要继续讲道理,被她这么一说,又有些绷不住:“也不用这么说人家。而且,战场上,水平不行才是最大的问题吧。如果只是因为态度好,也没法解释大家为什么还能保持团结。”

    “他们老朱家名声好。摆出个态度,就有人认了——哪怕实际做的事都是在拖后腿。”唐赛儿吐槽道:“别说这边了,就是在我老家,当时实在受不住,准备造反的时候,都有人觉得没必要这样,大家还是要相信朝廷,相信上面肯定是好意的,只不过被腐败的官员给蒙蔽了……”

    “我听文奎说过这件事。从结果来看,这话也没有什么问题吧。”让娜只好劝道。

    “主要是很多人从一开始就这么说。”唐赛儿苦笑道:“我们受不住那个徭役的频率,于是村里的老人去县衙讲道理,县令根本不听,还让衙役赶人。他们就说,县令一向风评不好,不过上头肯定不会纵容他的。我们冒点险,越过县里,去府里告状就可以。”

    “越级去鸣冤,风险很大。官吏们特别讨厌这种行为,所以不管输赢,都会被官府盯上报复。不过那会儿情况太严峻,我们也没法考虑太多了,就请了乡里考过试、去过衙门的读书人,去府里鸣冤。”

    “结果,知府也和知县一个态度,还怪罪我们,说我们派去的人,是个一直帮人打官司的讼棍,专门挑拨生事,这次也是故意来挑拨离间,破坏官府施政的。官府,包括一些百姓,确实一直不怎么喜欢这种人。正好这个读书人以前帮人去县里写过官司状纸,于是就被扣下了,当做刁民给打了一顿。”

    “我还以为只有我们这边,律师的名声才……不那么好呢。”让娜咋舌道。

    “都一样,我们那边其实也不把这种人当正经人,平日里都不太喜欢他们。”唐赛儿点点头:“当然比起衙役,讼师还算好一点吧,毕竟讼师要玩弄律法,从里面钻空子来牟利;而咱们大明的衙役,一向是根本不讲律法的,所以也就没有什么钻空子的问题了。”

    “那次也是这种情况。而且因为大家预期很高,突然发现是这个结果,老乡们一片哗然,觉得知府怎么也这么坏。不过还是有人说,咱们这地方,吏治一直不行,这知府和知县恐怕早就是一伙的了。但是,朝廷总归不至于故意和我们过不去吧?把我们都给累死饿死了,他们有什么好处么?”

    “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