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章 天父是个安卓神 (第1/3页)
虽然郭康的说法很谦虚,但朱文奎和唐赛儿认为,他对于目前形势的判断,还是非常合理的。朱文奎甚至有点后悔,没有把郭康那个电影放映车也给薅过来,直接给大家播放。这样,影响力肯定更大。
当然,他最感兴趣的,其实还是那个蒸汽动力天兄。
对于那个巨大造物,教会的修士们使用的代词,都不是“它”,而是尊称的“祂”。在大家看来,这就是一台神之机械,代表着天兄的形象,和祂赠给人们的伟力。很多教士因此特意赶来朝圣,并且积极学习数学和工程学知识,试图加入郭康团队。因为这毫无疑问,是最为接近天父天兄、最能体现自己虔诚的工作。
郭康也对大家说,自然哲学是一种认知和利用自然的工具,而宗教则是一种意识形态,这二者并不是同一类的概念,互相也没有冲突。因此,他甚至还准备在埃及也建立研究机构,聘用天方教世界的数学家和工匠,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这个团队,后续还会继续扩招。
朱文奎对此也很有信心。他甚至有点可惜,因为战争开始的比较早,没法等到蒸汽天兄成熟——他认为,如果能把蒸汽天兄开出来,设法运到战场上,那么波兰人估计就直接吓跑了,这仗恐怕都不用打了。
当然,也有人并不赞同这个畅想。有几个博学的神父告诉他,早在几百年前,其实就有类似的故事了。据说,13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炼金术师大阿尔伯特,曾经制作了一个长得和人一模一样的机械,来给他服务。他把这个机器人,称为“安卓”。
这个词语源于希腊语,“andr”前缀指人类,“oid”后缀指“与之相似”。所以这个词,大致就是“类人之物”的意思,用来描述这种和人很像的机械。可见,这种思路已经由来已久了。
当然,也有反对者认为,这个说法过于片面。大阿尔伯特制作的机器人,只是人的拙劣模仿物。这个“安卓”的名字,就带有一些“劣化人类”的意味。实际上,在波西米亚方言里,大家会把故事里这种杂务机器,称为“robota”,意思是强制劳役者——这是中欧地区,一种类别的农奴。可见,人们只是把这种机器人当做劣等的奴隶进行奴役,并没有给他们赋予什么价值。
相反,郭康的机械,模仿的不是人,而是神。这些修士们,很多都去大都亲眼参观过,对此印象特别深刻。他们表示,这架“神之机械”比大部分乡间的教堂都大。那些装饰,看起来也确实像是把教堂装在身上了。只要见过一次,所有人都会忍不住惊叹、崇敬起来,仿佛亲眼见到了天兄的威能一般。
诚然,人类的力量是有限的。郭康对天兄的模仿,制作出来的也肯定只是个“劣化天兄”。但对于凡人而言,这就已经非常伟大了。
虽然看上去也是人形,但神之机械,和大阿尔伯特制作的“安卓”苦役机器人,显然不是一类的——按照经书,人类本身,还是按照天父的形象,创造出来的呢。总不能因此就说,天父也像人,所以也是个“安卓”神吧?
朱文奎对此很好奇,说他一直以为炼金术是教会反对的行为。但神父们说,大阿尔伯特不但不是什么异端,还是多明我会的重要人物,以擅长神学和哲学著称,号称“万能博士”,担任过主教的职务。而且,他的学生之一,就是更加赫赫有名的托马斯·阿奎那。
就像郭康说的那样,炼金术也只是一种工具,关键是看谁用、如何用。像阿尔伯特这样博学的神学家,涉猎广泛一点,才正常吧。再说,主教研究炼金术,和民间的巫师研究炼金术,那能一样么?
朱文奎想了想,感觉他们说的好像也有道理……
当然,这种故事,也就是大家闲聊几句。当时,只有在这边对接工作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