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我的真实模拟游戏 > 第231章 营销学的极致

第231章 营销学的极致

    第231章 营销学的极致 (第1/3页)

    与一楼门口喧闹的媒体和围观人群不同,银行大厅二楼,俨然是另一个世界。

    水晶吊灯投下温暖明亮的光晕,悠扬的古典音乐在空气中流淌。

    政客、银行家、以及从市井中拼杀出来的新兴商人手持香槟或红酒,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低声交谈,脸上挂着程式化却又不失热络的笑容。

    光影交错间,不同派别、不同背景的人似乎暂时搁置了立场,共同沉浸在这场难得的社交盛宴中。

    然而,若要论心情最复杂的,莫过于那些受邀前来的西方银行家们。

    对于远东国际银行的底细,他们心知肚明。

    前脚才刚从他们这里联合贷出了一百五十亿卢布的巨款,后脚就成立银行来和他们抢夺储户和市场,这让他们心里如何能痛快?

    几家规模较小的欧洲银行代表,脸色明显有些阴郁。

    不过,像花旗的威廉姆斯、摩根的负责人,以及瑞银的海里克等顶尖银行代表,却显得气定神闲,甚至带着一丝居高临下的淡然。

    无他,只因双方瞄准的业务层面截然不同。

    在远东国际银行筹备期间,威廉姆斯等人就与秦远有过深入交流,很清楚这家银行的定位。

    主要就是为远东集团自身的国际贸易、遍布苏联的倒爷群体提供结算便利,以及用高息吸引那些被国有银行低利率和西方银行高门槛挡在外面的普通苏联市民。

    说得直白些,是做“下沉市场”和“内部生态”的生意。

    而他们这些老牌西方银行,服务对象是苏联新兴的资本家、手握外汇的中产阶级、以及那些渴望将资产转移海外的特权阶层。

    这是两个几乎不相交的赛道。

    更何况,他们几家核心银行手中还握有远东集团约5%的股份,从某种意义上说,远东国际银行也算是“关联企业”,它的成立与壮大,未必全是坏事。

    “海里克,你说这开业第一天,会有多少不怕死的来开户?”威廉姆斯抿了一口红酒,语气带着些许戏谑。

    海里克推了推金丝眼镜,淡淡一笑:“来一家中国人开的银行存钱?恕我直言,威廉,在金融这个领域,中国人……懂得如何建立信用和管理风险吗?”

    他话语中的轻蔑毫不掩饰。

    “哈哈,说得也是。”威廉姆斯笑着摇晃酒杯,“不过我也听说,这位秦先生为了开业造势,可是投入了不少真金白银进行宣传。那些走街串巷发放传单的中国人,阵势不小。”

    海里克点点头,不以为意:“营销做得再热闹,也动摇不了基本盘。”

    “莫斯科市民的钱,要么塞在自家的床垫下,要么存在莫斯科国立银行这类国家银行里求个安稳。”

    “而那些稍有资产和见识的人,首选自然是我们。谁会放心把身家性命交给一家初来乍到的中国银行?”

    就在他们悠闲品评之时,楼下大厅的剪彩仪式已然结束,进入了媒体提问环节。

    现场的记者人数比刚才又翻了一倍,长枪短炮对准了台上的秦远。

    而参与典礼的嘉宾阵容,也在不断刷新着记者们的认知。

    伏尔加厂长卡丹尼科夫几乎发动了他所有的人脉,带来了工业体系内的一众实权人物。

    他背后的“劳动集体联盟”影响力巨大,几乎覆盖了苏联各地的骨干工厂。

    而别列佐夫斯基同样不甘示弱,与他交好的新兴私营企业主、贸易商济济一堂。

    一家中国人开的银行,竟能同时得到苏联传统工业体系和新兴资本力量的双重支持,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爆炸性的新闻点。

    记者们迫不及待地抛出了问题,声音嘈杂:

    “秦先生!劳动集体联盟是苏联最具影响力的工业组织,卡丹尼科夫厂长等人的到来,是否意味着远东国际银行即将与联盟达成深度合作?”

    “秦先生,我们听闻前段时间十国银行给您批了一笔一百五十亿卢布的贷款,请问这笔钱会用在哪里?你觉得远东集团值得这么多资产吗?”

    “对于远东集团在莫斯科的崛起,您认为,未来还会有类似的企业出现吗?您对于莫斯科这座城市,有什么评价?”

    ……

    问题如连珠炮般袭来。

    秦远面带微笑,从容地压了压手,强大的气场让喧闹的现场迅速安静下来。

    “各位媒体朋友,感谢大家的热情。今天是远东国际银行开业的大喜日子,其他商业细节不便在此过多讨论。”

    “不过,我可以就大家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做简要回答。”

    他首先看向第一个提问的记者:“首先,我们与卡丹尼科夫厂长代表的劳动者群体,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和相互尊重。工人同志是苏联最伟大、也是最坚实的根基。”

    “我很荣幸地宣布,远东国际银行已经与劳动集体联盟达成初步意向,未来将在各大加盟共和国,陆续为超过五百家工业、运输、贸易和服务企业的工人同志,提供便捷的开户和金融服务!”

    轰!

    这消息,瞬间震动了所有人。

    就连二楼那些原本悠然自得的银行家和名流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