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营销学的极致 (第2/3页)
也纷纷停下了交谈,难以置信地将目光投向楼下。
威廉姆斯手中的酒杯僵在了半空,海里克脸上的轻蔑笑容瞬间凝固。
五百家工厂的工人集体开户?!
这是多么庞大而稳定的储户基础!
这意味着海量的工资流水、沉淀资金!
所有人的目光立刻聚焦到卡丹尼科夫身上,谁都明白,没有这位工业巨头的鼎力支持,单凭秦远绝无可能做到。
“至于,刚刚有记者提到的第二个问题。”
秦远的声音再度响起,将所有人的视线都吸引了过来。
“这一百五十亿卢布主要资金会投入到伏尔加新厂,研发新车当中。另外有相当一部分,会投入到远东集团的新业务拓展之中。”
“在饮料业、服装业、贸易物流、汽车制造等多个行业之中,远东集团还需要做到更多,投入更多,才能让在座的各位,苏联人,中国人,用上更优质的远东造商品。”
秦远笑着,举起手中的格瓦斯道:“就像这瓶沙皇格瓦斯,我们还会推出更多品类的格瓦斯饮料,甚至于可乐饮料。”
又是一个极具轰动的消息。
远东集团有可能进军可乐这个领域,那毫无疑问,就要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正面碰撞。
此前格瓦斯与可口乐可有一战,但是因为格瓦斯占据着民族大义,迅速在全苏联铺开市场。
但是这建立在两种不同的饮料基础上,而且格瓦斯是苏联本土饮料。
可是可乐就不同了。
记者们再次哗然,快速记录着这个充满野心的宣言。
不等众人消化完毕,秦远已经转向了第三个问题。
“关于远东集团的崛起,”他语气诚恳,目光扫过全场,“我认为,这完全得益于苏联正在进行的、充满勇气的经济改革,是市场活力迸发的必然结果。”
“远东集团,只是幸运地踩在了时代的脉搏上。”
“而随着苏联越加开放的政策,会有越来越多的远东集团、远东贸易这样的公司出现。”
“而莫斯科,正是培育这类企业最好的土壤!在这里,我必须要特别感谢这座城市卓越的管理者——塔塔夫市长,以及卢日科夫副市长!”
他指向嘉宾席上的两位市长,镜头立刻跟了过去。
“正是在他们的领导下,莫斯科的治安得到了根本性好转,黑帮势力被有效清除,营商环境日益公正清明,他们切实地保护了我们这些守法商人的合法权益!”
“我,一个外国人,能在莫斯科取得一点点成绩,这本身恰恰证明了,莫斯科是一座能够奇迹之城。”
“是一片能够实现‘苏联梦’的热土!”
秦远脸不红心不跳,一番颂歌唱得慷慨激昂。
嘉宾席上,塔塔夫市长看着台下无数闪动的镜头和快速记录的笔尖,脸上满面红光。
而卢日科夫脸上也全是笑容。
秦远这小子,还真是懂得做人。
塔斯社、真理报、消息报等苏联喉舌悉数在场,更有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这些全球性通讯社……
这番话通过他们的笔传播出去,对他和塔塔夫而言,无疑是一笔极其丰厚的政治资本。
威廉姆斯和海里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凝重。
他们忽然觉得,楼下那个谈笑风生的中国年轻人,他所图谋的,或许远比他们之前想象的还要宏大和深远。
就在秦远一番对莫斯科的盛赞余音未了,现场气氛热烈之际。
记者群中,一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精干的记者高高举起了手:
“秦先生,您好。我是法新社驻莫斯科的记者,这是我的证件。”
他出示了一下证件,快速道:“您刚刚回答了苏联媒体朋友的三个问题,非常精彩。但作为一名国际媒体的记者,我想就贵行的具体运营,再多问几句。”
“请讲。”秦远面带微笑。
法新社记者推了推眼镜,问题直指核心:“根据贵行前期大规模的宣传,远东国际银行提供的存款年化利率高达 20%至 25%,这个数字,不仅远高于苏联国有银行普遍的 3%到 5%,也大幅超过了我们西方银行在莫斯科分行提供的 8%到 12%的利率区间。”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我的问题是,如此大幅度地抬高资金成本,这种行为是否涉嫌扰乱苏联正常的金融秩序?”
“更重要的是,一家新成立的银行,如何证明自己拥有足够的资本和长期的信誉,来支撑如此高昂的利息支付?”
“换句话说,远东国际银行的公信力从何而来?”
这个问题极其尖锐,瞬间让全场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秦远身上。
二楼原本有些喧闹的交谈声也戛然而止,威廉姆斯、海里克等人纷纷走到栏杆旁,带着审视和好奇的神色俯视下方,想看看秦远如何应对这记重拳。
潘石屹在秦远身后,手心不禁微微冒汗。
这个问题直击要害,一个回答不好,之前所有的宣传造势都可能付诸东流。
然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