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林夏赴任疏密使(三) (第2/3页)
笑地说:“林大人,久仰大名。请坐。”
林夏毫不畏惧地走到王彪对面坐下,开门见山道:“王帮主深夜相邀,不知有何指教?”
王彪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林大人初来乍到,可能还不了解江州的规矩。有些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没必要太较真。”
林夏也端起酒杯,却没有喝:“王帮主的意思是,让本官对张万堂的所作所为视而不见?”
王彪脸色一沉:“林大人,张万堂是我的朋友,他的事就是我的事。你要是识相,就别再查下去了,否则别怪我不客气。”
林夏放下酒杯,冷冷道:“王帮主,国法无情。张万堂在盐里掺假,牟取暴利,已经触犯了朝廷律法,本官绝不可能坐视不管。”
“好!好一个国法无情!” 王彪拍案而起,“既然林大人不给我面子,那就别怪我心狠手辣了。”
话音刚落,两旁的壮汉纷纷拔出兵器,围了上来。老周和衙役也立刻拔出佩刀,护在林夏身前。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时刻,林夏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王帮主,你以为凭这些人就能拦住我吗?实话告诉你,我早已让人将张万堂的罪证呈报给了巡抚大人。不出三日,巡抚大人的批文就会到达江州。到时候,别说你一个漕帮,就算是天王老子,也救不了张万堂。”
王彪闻言,脸色骤变。他知道,巡抚大人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如果真的收到了罪证,绝不会善罢甘休。他犹豫了片刻,挥手道:“都退下。”
壮汉们纷纷收起兵器,退到一旁。王彪看着林夏,眼神复杂:“林大人,你到底想怎么样?”
林夏站起身,说道:“很简单。张万堂必须伏法,漕帮要配合官府整顿盐政。只要你们安分守己,本官可以既往不咎。”
王彪沉默了许久,终于点头道:“好,我答应你。但我希望林大人言而有信。”
“本官向来一言九鼎。” 林夏说完,转身带着老周和衙役离开了望江楼。
回到衙署,老周才松了一口气:“大人,刚才真是太危险了。您怎么知道巡抚大人会支持我们?”
林夏笑道:“我根本就没呈报给巡抚大人。这只是缓兵之计。不过,我们得尽快找到确凿的证据,否则夜长梦多。”
接下来的几天,林夏加紧了调查的步伐。在漕帮的配合下,他终于找到了张万堂与前任知府勾结,虚报盐价、中饱私囊的证据。同时,还发现了张万堂私藏的大量假盐引。
证据确凿,林夏立刻下令将张万堂逮捕归案。面对铁证,张万堂无从抵赖,只好认罪伏法。
整顿盐政的消息传出后,江州百姓无不拍手称快。盐价很快回落,百姓们终于能买得起平价盐了。
林夏站在知府衙署的台阶上,望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只是个开始,江州府还有很多问题等着他去解决。但他有信心,只要自己坚守初心,秉公执法,一定能让江州府变得越来越好。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夏在江州府的威望越来越高。他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减免赋税,深受百姓爱戴。而漕帮也在王彪的带领下,洗心革面,成为了维护江州水路安全的重要力量。
这天,林夏正在批阅公文,老周匆匆走进来,递上一封书信:“大人,京城来的密信。”
林夏拆开书信,看了几行,脸色渐渐凝重起来。信中说,朝中有人弹劾他在江州府独断专行,结党营私,要求皇上将他召回京城问话。
老周担忧地说:“大人,这一定是有人嫉妒您的政绩,故意陷害您。”
林夏放下书信,沉声道:“我在江州府所作所为,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百姓。就算回到京城,我也不怕。”
“可是大人,京城官场险恶,那些人要是存心陷害,您恐怕凶多吉少啊。” 老周急道。
林夏沉思片刻,说道:“我意已决。老周,你替我收拾行装,明日我便启程回京。”
次日清晨,林夏告别了江州百姓,登上了前往京城的马车。车轮滚滚,载着他驶向未知的未来。但他知道,无论前路多么艰难,他都会坚守自己的信念,做一个清正廉洁、为民做主的好官。
马车驶出江州城时,林夏撩开窗帘回望。晨雾中的城墙像一头沉眠的巨兽,街角茶馆的幌子在风里摇晃,几个挑着菜担的百姓正朝着城门走来。他忽然想起昨日临行前,王彪派人送来的那箱茶叶,箱子底层垫着的油纸下,藏着三张泛黄的盐引。
“大人,这盐引...” 老周捧着茶碗的手微微发颤。
林夏将盐引折成方块塞进袖袋:“张万堂的账还没算完。” 车轮碾过护城河的石桥,他忽然掀帘道,“停车。”
两名衙役勒住缰绳,林夏跳下车走向路边的老槐树。树下拴着匹瘦马,马背上的汉子正啃着麦饼,见他过来慌忙起身作揖 —— 竟是漕帮的账房先生。
“王帮主说这是您要的东西。” 汉子从褡裢里掏出个油布包,“去年漕运损耗的明细,还有...” 他压低声音,“张万堂在通州港的仓库地址。”
林夏接过油布包时,指尖触到硬物。打开才发现是枚铜制鱼符,侧面刻着个 “漕” 字。“王彪倒懂规矩。” 他将鱼符揣进怀里,瞥见汉子腰间露出半截锁链似的胎记,忽然想起卷宗里记载的十年前漕帮火并案。
“告诉王帮主,管好他的人。” 林夏转身时,看见老周正对着马车底盘发呆。弯腰细看,才发现车轴内侧被人刻了串奇怪的符号 —— 像是盐引上的编号,却多了个歪歪扭扭的 “林” 字。
三日后行至徐州驿站,驿丞捧着公文脸色煞白:“大人,京城来的急件...” 林夏展开信纸,墨迹未干的字里行间透着杀气 —— 弹劾他的奏折已递到御前,举报人自称是 “江州受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