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器威慑:新军的战术纪律 (第2/3页)
别处不同?"
"好眼力!" 赵猛拍了拍泛着冷光的八棱枪管,"此乃军器局匠作司得意之作。取福建精铁百斤,经十八道锻打,去尽杂质,方得此八棱枪管。" 他示意枪兵卸下枪管,露出内壁的螺旋膛线,"诸君看这膛线,每寸三旋,弹丸出膛如陀螺飞转,较寻常直膛铳,射程远两成,准头稳三成。去年横江渡,俺用此铳二十步内打断盐枭船舵,逼得贼首跳江逃生。"
赵猛指向被押解的刺客,他们身上的棉甲已被汗水浸透,布料下隐约可见陈旧的刀疤:"贼寇总道棉甲能挡铳弹,却不知鲁密铳弹丸重三钱,初速如奔马。" 他抬手示意,一名枪兵搬来两层竹甲,码放在十步外的木架上。
"看好了!" 赵猛扣动扳机,"龙头轨" 装置发出清脆的机括声,火绳火星精准落入药室。弹丸呼啸而出,两层竹甲应声洞穿,木屑纷飞中,后方木架留下碗口大的凹痕。百姓们发出惊呼,有孩童躲进母亲怀里,却又忍不住探出脑袋。
张大叔突然想起什么,大声问道:"赵大人,这 ' 龙头轨 ' 到底妙在何处?"
赵猛转动铳尾的黄铜击发装置,阳光在齿轮间跳跃:"传统火铳需一手持铳,一手点火绳,稍有晃动便失准头。这 ' 龙头轨 ' 却将火绳固定于机括,扣动扳机即引燃,双手可稳持铳身。" 他单手持铳,原地旋转三周,枪口始终对准石狮眼睛,"边跑边射亦不误准头,去年追剿私盐队,俺凭此铳在颠簸的船头连开三枪,枪枪打断贼寇弓弦。"
赵猛的枪托重重磕在石狮嘴上,惊飞半片残破的 "税" 字匾额。碎木片打着旋儿落下,他趁机扯开一名刺客的衣襟,五穗绕钱的刺绣在阳光下格外刺眼:"诸君看这贼纹,本是应天府官田佃户标记,却被苏府篡改为私田符号。"
他指向枪兵手中的五瓣梅花盾,盾牌边缘刻着细密的小字:"此盾按《神器谱》' 五瓣梅花阵 ' 打造,生牛皮蒙包铁,可挡弩箭、抗火攻。" 抽出腰间佩刀,正是三年前在辽东战场缴获的鞑子弯刀,刀刃仍有缺口 —— 那是与女真勇士血战时留下的印记。
刀盾相击,火星四溅。盾牌仅留浅白刀痕,刀刃却崩掉三枚齿口。赵猛朗声道:"苏府的烟饼能迷眼,却迷不了俺们的准头;他们的短刀能杀人,却杀不破军器局的甲盾。这不是俺赵某人的本事,是皇上新政的底气,是应天府尹衙门的决心!"
虎娃突然挣脱张大叔,举着碎银跑上前,袖口补丁下的卖身契边角随风飘动:"赵大人,这银锭上的 ' 苏记 ' 暗纹......"
赵猛蹲下身,枪管的温热透过粗布传来,恍若母亲哄孩子时的掌心温度:"记住这铁家伙的模样,它比苏府的算盘快,比他们的刀刃利。看见铳口的火绳没?这是应天府尹亲自过问,军器局按《神器谱》逐寸校验的。" 他握住虎娃的小手,轻触枪管上的防滑刻纹,"这些纹路不是花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