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十三太保重生之白虎转世 > 第七章 长安之殇

第七章 长安之殇

    第七章 长安之殇 (第3/3页)

月初,延英殿。

    昭宗召见朱温。数月之间,皇帝形销骨立,白发萧然。诸子“溺亡”噩耗如最后一击,彻底碾碎了他的魂魄。此刻望着殿中昂藏的朱温,眼中只剩一片死寂的灰烬。

    “陛下,长安宫室倾颓,难为帝都。”朱温开门见山,毫无敬畏,“臣请迁都洛阳,以图中兴。”

    死寂笼罩大殿。良久,昭宗嘶哑如破风箱的声音响起:“朕…准奏。”

    朱温嘴角微扬:“陛下圣明。为保銮驾安稳,臣已命人于汴梁营建宫室,待洛阳整备妥当,再请陛下移驾。”

    昭宗猛地抬头——此獠竟欲将他先囚洛阳,再锢汴梁,彻底拔离龙兴之地!他双手颤抖欲裂,却闻殿外甲士刀剑出鞘的铿锵锐响!

    “一应…由卿…安排…”昭宗颓然垂首,一滴浊泪无声砸落龙袍金线,瞬息无踪。

    天复四年(904年)六月,牙将寇彦卿奉朱温令,率精兵“护送”昭宗东迁。临行前夜,长安恸哭之声震彻云霄,百姓皆知,此一去,大唐天子恐永诀西京。

    翌日清晨,铅云低垂。昭宗銮驾出春明门,一阵狂飙忽掀车帘。皇帝蓦然回首,巍峨长安在凄迷晨雾中若隐若现,恍如一个即将破碎的旧梦。

    朱温立马高岗,目送车驾远去。李振低问:“大帅不随行?”

    “不急。”朱温冷笑,眼中寒芒如冰,“尚有…余孽未清。”

    当夜,长安城内滞留未迁的三十余户朝臣及家眷,以“谋反”之名遭满门屠戮。朱雀大街血流漂杵,乌鸦蔽日。宫阙依旧,却再无天子临朝。九曲池畔的牡丹,在无人照料下开得妖异血红,宫人窃传,其根吮吸的,正是李唐宗室的血肉滋养。

    诸事已毕,然朱温却迟迟不肯撤离长安,不知何故。

    (六)虎踪魅影

    这一日,重生归来的李存孝,踏入了这座物是人非的长安城。

    他身着粗布衣衫,形貌已改,唯双目深邃如渊,燃烧着压抑的火焰。穿行于朱雀大街,昔日受天子嘉奖的荣光与眼前血污未干的惨象交织,宫阙的巍峨阴影下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铁锈腥气。胸中翻涌着滔天怒火与无尽悲凉,每一次呼吸都带着彻骨的寒意。暗中探听,朱温暴行、诸王惨死、天子东迁…桩桩件件,字字如刀,剜心刺骨!康君立、李存信之流构陷之仇未雪,朱温又添新恨!这血海深仇,必以血偿!

    徘徊于已成虎穴狼巢的朱温府邸外已近一个时辰,森严的守卫、进出的梁军将佐,无不昭示着此地主人的滔天权势。李存孝按捺住胸中沸腾的杀意,正欲寻机夜探龙潭,忽见府门沉重开启。一名身着梁军将领装束之人步出,身形步伐间有种刻入骨髓的熟悉感,然而那陌生的面容却如同冰冷的假面。待家丁小心翼翼牵出一匹神骏非凡、鬃毛卷曲如烈焰的“卷毛赤兔兽”,那人翻身上马的一刹那,李存孝瞳孔骤然收缩如针!

    康君立!

    纵使改头换面,烧成灰烬!那匹曾随康君立征战晋阳、特征鲜明独一无二的战马,李存孝至死难忘!晋阳城外,汴军阵前,此獠竟潜至敌酋朱温的巢穴核心?其中必有惊天阴谋!是叛晋投梁?还是更深的诡计?

    李存孝眸中寒光如冰刃乍现,瞬间气息收敛,形同鬼魅般隐入人群与建筑的暗影之中,无声无息地一路尾随。马蹄嘚嘚,穿过萧索的街巷,最终竟停在了一处与这肃杀长安格格不入的所在。虽值乱世衰微,这里却隐隐传出丝竹笙歌、笑语喧哗,雕梁画栋间灯火通明,恍如一片被遗忘的世外桃源——咸宜观。

    (尾声)

    残阳泣血宫阙空,九曲魂销牡丹红。

    故人乔装入梁府,飞虎暗逐魅影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