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震惊北极熊国名将群,苏长青的坑道作战体系 (第3/3页)
国军队同样面对着来自日耳曼帝国陆军的钢铁洪流。
想要守住马马耶夫高地,就必须将整个高地挖掘成一个贯通的坑道系统。
才能坚守至全面反攻的到来。
“苏!”
“我知道你这家伙,办法向来很多。”
“如今!”
“我方已经夺回了马马耶夫高地。”
“你认为,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守住马马耶夫高地?”
朱可夫直视苏长青的眼睛说道。
只见苏长青取来一份马马耶夫高地的地图。
当着一众北极熊国高级将领展开。
“只要能够在这几天,坚守住阵地。”
“我军完全可以在夜间,
利用马马耶夫高地的地形,构筑了以坑道为核心的防御体系。”
“坑道可以挖掘在山体内,深度达数米至数十米,出入口隐蔽,能够有效抵御敌军重炮和航空炸弹的轰击。”
“坑道内可以设有指挥所、弹药库、医疗点、宿舍和后勤补给点,形成地下堡垒,保障部队在极端环境下持续作战。”
“坑道口部署火力点,与地表战壕相连,形成交叉火力网。”
“敌军进攻时,志愿军可依托坑道保存实力,待炮火延伸后迅速进入阵地反击。”
“我军可以在高地表面挖掘战壕和交通壕,连接各火力点与观察哨,减少士兵暴露风险。”
“设置机枪阵地、狙击位和反坦克武器点,部分火力点伪装成岩石或植被,诱敌深入后突然开火。”
“在阵地前铺设铁丝网、地雷区,并利用陡坡地形迟滞敌军步兵与坦克行动。”
“一旦敌军倾泻海量炮弹,地表工事被摧毁。”
“我军可以组织工兵与步兵在夜间抢修工事,利用弹坑、残骸快速构筑临时掩体。”
“采用木材、钢板加固坑道顶壁,防止坍塌;利用沙袋、石块垒砌防护墙,提升抗打击能力。”
“通过隐蔽的交通线向坑道内运送粮食、弹药和饮用水。”
“坑道内设置防毒门帘、通风口,应对敌军可能的毒气攻击;储备急救物资,降低伤亡率。”
“同时,可以利用坑道灵活机动兵力,在局部战场形成以少打多的优势。部队通过坑道迅速增援或转移。”
“坑道内设有炮兵观察哨,引导后方炮兵精准打击敌军集结地,形成“守备与反击一体化”。”
“这是我绘制的坑道相关结构,其主要的坑道并非一条直洞,而是构建成“Y”形或类似鸡爪的形状。这种设计有多个出入口和分支,具有极强的战术灵活性。”
“坑道的一个洞口被炸塌,仍可通过其他洞口出入和通风。”
“分支坑道口可以布置火力点,形成交叉火力,互相掩护。”
“即使敌军攻入一个分支,也无法控制整个坑道,守军可以在其他分支组织反击。”
“坑常挖掘在山体的反斜面(即背向敌军的一面)和山脊线以下,深度普遍在5米到10米以上,最深的达30米。”
“这个深度足以抵御当时日耳曼帝国陆军最大口径炸弹外的所有常规轰炸。”
“顶部用大量圆木和钢板进行加固,内部支撑结构非常密集,以防止坍塌。”
“还有……”
苏长青细致入微的讲解惊得一众北极熊国高级将领目瞪口呆。
瞠目结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