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穿越朱由检,请大明赴死 > 第70章 是时候证明你们的价值了!(4.7K大章,求月票~)

第70章 是时候证明你们的价值了!(4.7K大章,求月票~)

    第70章 是时候证明你们的价值了!(4.7K大章,求月票~) (第1/3页)

    申时。

    武英殿。

    朱由检站在殿后的暖阁中,最后推敲了一遍等会儿的节奏和关键说辞。

    片刻之后,他深吸一口气,迈步而出。

    “陛下升座——!”

    随着太监的唱喏,殿中原本还略有些骚动的气氛,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三位阁老,六部尚书,通政司、大理寺、太常寺等九卿,再加上六科都给事中,一共二十余人,纷纷离座,整齐划一地跪倒在地。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之声,在殿中回荡。

    “平身。”

    朱由检的声音很平静,听不出喜怒。

    他走到御案之后坐下,看着下方重新落座的臣子们。

    今日的人数,比上次在武英殿开会时多了十余人,桌椅的排布也因此显得密集了一些,围绕着他的主位两侧散开。

    有些人是第一次在武英殿享受“坐着开会”的待遇,显得有些拘谨和不习惯,屁股只敢沾着椅子的一小半,腰杆挺得笔直。

    朱由检没有说任何寒暄的话,只是伸出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

    “今日的议程,想必诸位爱卿都看过了,那便开始吧。”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了御案上那一叠厚厚的答卷上。

    “今日第一事,便是这《关于提升京师治理水平的对策征集》。”

    他拍了拍那叠答卷,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朕看了一遍,但说实话,众卿家似乎并未完全明白,朕为何要出此策问。”

    “多数的答卷,并不能令朕满意。”

    殿中的气氛,瞬间又紧张了几分。

    朱由检的目光,落在了首席的黄立极身上。

    “元辅,你来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道策问的?”

    黄立极心平气和地离座起身,躬身回道:

    “回陛下,陛下登基以来,布德行惠,励精图治,天下瞩目。”

    “臣以为,陛下此举,意在以京师为始,开启一番新的改革气象,为我大明治理,开一个好头。”

    这话说得四平八稳,滴水不漏,既有对皇帝的恭维,也点出了“改革+京师”的核心。

    朱由检心中暗道,这老狐狸,说了等于没说。

    但他面上还是点了点头:“元辅所言,算对,但不全面。”

    他环视一周,声音提高了一些。

    “还有其他的理解吗?”

    众人面面相觑,无人应答。

    黄立极的话虽然笼统,但确实也是他们大多数人心中的想法,还能有什么更深层次的理解?

    朱由检心中轻轻一叹。

    他要的是可实操、可量化的方案,不是这些“京师十策”,“京师八策”啊。

    你们为啥不用四、五、十一、十二这些数字来凑呢,是因为这些数字不好听吗?

    看来,想把这满朝文武,都改成他喜欢的形状,还是要日拱一卒,不停教育才行。

    见无人发言,他也不再等待,干脆直接点名。

    “刑科都给事中,薛国观是哪一位?”

    桌案末尾的薛国观,心中猛地一咯噔,几乎是下意识地站了起来。

    他的心中,此刻充满了惶恐。

    今日收到任务的时候,时间实在太过紧急,他几乎没有任何时间细细思索,只是根据自己今早入京时的所见所闻,匆匆写了一篇策论应付了事。

    刚写完,就被守在官署门口的小太监一把“夺”了去,说是要立刻送入宫中。

    现在,陛下第一个就点自己的名……

    这是要……被当成反面典型,用来立威了吗?

    他想到了孙之獬口中那位“三不知阁老”的下场,后背瞬间就冒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手脚都有些不听使唤起来。

    然而,朱由检接下来的话,却让他如遭雷击,愣在了当场。

    “众人之中,唯有你之策论,最为实在。”

    朱由检的嘴角,带上了一丝赞许的微笑。

    他挥了挥手,一旁侍立的高时明立刻会意,将一份事先誊抄好的卷宗,分发给在场的每一位大臣。

    众臣接过,纷纷低头细看。

    这一看,许多人脸上都露出了和薛国观差不多的,混杂着惊讶与不解的神情。

    少数城府深沉的,也是眉头紧锁,似乎在揣摩着皇帝的真实意图。

    因为这份策论,实在……太粗糙了。

    文笔寻常不说,看得出来是临时赶工之作,更重要的是,里面所言之事,也太过琐碎了。

    什么道路泥泞,什么乞丐遍地,什么沟渠堵塞……

    这也能叫策论?

    这不就是个市井小吏的抱怨么?

    朱由检将众人的神情尽收眼底,他示意了一下高时明。

    高时明会意,清了清嗓子,拿起那份卷宗,用他那独特的,略带尖细却又中气十足的嗓音朗诵起来。

    “臣闻,京师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