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布衣锦绣 > 第四十七章 雨润新苗

第四十七章 雨润新苗

    第四十七章 雨润新苗 (第1/3页)

    元启十四年清明,苏州的雨缠缠绵绵,砚微染坊的染缸里浮着层细密的雨珠,映着新泡的茜草,像撒了把碎红。苏微站在后院的兰草圃前,看着沈砚用左手给兰草培土,他的袖口沾着点泥,右肩的旧伤在潮气里隐隐作痛,却仍坚持要亲手打理——这圃兰草是元启十三年从落霞镇移来的,他说“带着老地方的土,才长得旺”。

    她今年三十一岁,鬓边的金步摇被雨水打湿,流苏垂在颈间,凉得像块新淬的银。案上摆着南京分号寄来的信,是陈小姐写的,说“南京的‘烟霞色’卖得极好,只是染缸的水质偏硬,得加半钱明矾才匀”,字迹里透着股利落,倒比沈明的信更像账房来的。

    “三爷爷,苏姐姐,南京的样布到了!”伙计阿福举着个油纸包冲进院,裤脚沾满了泥,脸上却笑开了花,“明儿哥说这是阿竹染的第一匹‘薄荷绿’,特意让给您瞧瞧!”

    苏微接过油纸包,指尖触到潮湿的布面,小心地展开。那布在雨光下泛着淡淡的青,像南京秦淮河的春水,只是边角处还有点发僵,像少年没舒展的眉头。“比他第一次染的‘月白色’强多了。”她的声音带着笑意,指尖划过布面的纹路,“就是这青里少了点水汽,得让他多试试南京的井水。”

    沈砚凑过来看,左手的指腹轻轻蹭过布面:“阿竹的性子急,总想着一次染出最好的色,却不知这‘薄荷绿’得像春雨似的,慢慢润才出味。”他忽然想起什么,对阿福道,“给南京回信,让明儿带阿竹去秦淮河畔采些浮萍,加在染料里,能让青色活泛些。”

    苏微知道,这是他教徒弟的法子——不说“你错了”,只说“你可以试试这样”,像当年李木匠教他辨认染材,从不说“这是紫草”,只说“你闻,这草里有太阳的味”。

    午后,落霞镇的李木匠来了,拄着根槐木拐杖,颤巍巍地走进染坊,怀里抱着个木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