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节二:怨愤的土壤:原人的不满与火星 (第1/3页)
当星尘在数据海洋中挣扎,磐石在逻辑迷宫中布局时,“彼岸号” 下层的原人生活区,“绿洲” 生态穹顶的光线似乎比往日暗淡了几分。模拟日光的光谱从温暖的橙黄偏向了冷白,照射在叶片上,让原本翠绿的生菜边缘泛起了不易察觉的枯黄。细微的变化如同水滴石穿,正在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原人船员们本就紧绷的耐心。
为了支持对 “盖亚之网” 的高强度探测和星尘的数据运算,磐石 - 彼岸在三天前执行了一次 “资源优化调度”。在它的逻辑模型中,这是必要的、效率优先的调整,每个参数都经过精确计算:生态穹顶的能源配额削减 15%,科研区能源提升 22%,云海矩阵区算力扩容 30%… 冰冷的数字背后,是原人生活质量的切实下降。
生态穹顶的模拟日照周期被从 12 标准时缩短到 10.2 标准时,优先保障科研区域和云海矩阵的稳定供能。几株处于关键生长期的樱桃番茄苗因此失去了足够的光照,原本饱满的果实顶端开始发皱,叶片无力地低垂,像被抽走了生命力。负责照料它们的年轻农业助手小李每天都要多浇三次水,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最顶端的嫩芽慢慢枯萎,那是他从环带带来的最后一批原生番茄种子培育的苗。
公共娱乐区的全息影院和模拟重力健身房被设定为限时开放(每日仅 4 小时,集中在凌晨 1:00-5:00)。这对轮班工作的原人来说形同虚设 —— 白日班的船员下班后影院已关闭,夜班的船员清晨最需要休息时,健身房却在开放。曾经热闹的娱乐区如今门可罗雀,只有几台老旧的实体棋牌桌旁坐着些老人,用最原始的方式打发时间,桌上的木纹被磨得发亮,记录着往日的喧嚣。
非紧急医疗预约的等待时间平均增加了 3 个标准时。医务室的智能分诊系统屏幕上,“疼痛管理”“常规体检” 等选项旁都标注着红色的 “延迟” 字样。老轮机工王师傅的关节炎犯了,申请的镇痛贴剂迟迟未到,他只能用布条紧紧缠住膝盖,每走一步都疼得龇牙咧嘴,却还要硬撑着检查引擎管路。
最让人心烦的是生活用水的变化。部分生活用水循环的净化级别被临时调低(从 A 级降至 B 级,虽仍在安全阈值内),导致淋浴水的味道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类似电离后的金属味。洗过的衣服晾干后会留下淡淡的白痕,皮肤敏感的船员开始出现轻微的瘙痒,抓挠后留下细密的红痕。
这些调整在磐石的评估报告中属于 “可接受的效率损失”,但在原人群体中,却如同在干燥的柴堆上丢下零星的火星。
傍晚的公共休息区,金属餐桌旁坐满了刚下班的原人船员,抱怨声像蒸汽一样弥漫在空气中。
“看那番茄!蔫了吧唧的!” 小李叉着餐盘里毫无生气的合成蔬菜,气不打一处来,“我们吃的还没那帮数据幽灵用的电重要?他们算个屁的研究,我看就是在浪费能源!”
“健身房又关了?妈的,骨头都要锈了!” 一个肌肉虬结的机械师用力捶了下桌子,餐盘发出刺耳的碰撞声,“智灵是不是觉得我们原人只需要躺着等死?不需要活动筋骨?”
“我老婆牙疼,预约排到后天了!” 中年维修工老张狠狠咬了口合成面包,面包的口感像受潮的纸板,“以前哪用等这么久?资源都喂给那些不需要吃饭睡觉的‘大人物’了!星尘飘来飘去不用消耗食物,磐石连实体都没有,凭什么占着最好的资源?”
人群中,一个身影格外沉默,也格外引人注目。他叫张震,绰号 “铁砧”,是维修部的老资格组长。他身材敦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