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建立炮兵学院 (第1/3页)
1950年6月15日凌晨三点,兵工厂技术部的灯光依然亮如白昼。陈樾面前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图纸和手稿,他的眼睛布满血丝,却还在奋笔疾书。
"老陈,你这是一宿没睡啊?"赵厂长推门进来,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
陈樾头也不抬:"快了快了,再给我两个小时。"他的钢笔在纸上沙沙作响,正在绘制一套复杂的弹道计算图表。
赵厂长好奇地凑近一看,发现桌上摊开的不仅有火炮设计图,还有《炮兵战术基础》《现代炮兵指挥学》等手写教材,甚至还有几个精巧的教学模型。
"你这是要..."赵厂长突然明白了什么,"办学校?"
"培训班。"陈樾终于放下笔,揉了揉发酸的手腕,"咱们造了这么多新式火炮,可前线会用的没几个啊!"
他拿起一个自制的火炮仰角演示器,轻轻转动齿轮:"你看,同样的火炮,在不同仰角下射程能差一倍。可咱们的炮兵现在还在用'大拇指测距法'..."
赵厂长拿起一本手写教材翻了翻,越看越心惊。里面不仅有详细的弹道计算表,还有各种地形条件下的火力覆盖方案,甚至连气象对射击精度的影响都有专门章节。
"这些...都是你写的?"
陈樾笑而不答,又从柜子里搬出一个木箱:"这是教具,包括简易测距仪、风速计、弹道计算尺..."
赵厂长拿起一个铜制的计算尺,上面密密麻麻刻着各种函数刻度,精巧得令人咋舌。
"明天我就向上面打报告。"赵厂长郑重地说,"这事太重要了!"
6月16日上午,这份特殊的报告就摆在了军区首长的办公桌上。不到两小时,三辆吉普车就风驰电掣地开进了兵工厂。
"陈樾同志,这些教材都是你编写的?"一位戴着圆框眼镜的首长仔细翻看着《现代炮兵战术》。
陈樾点点头:"主要是整理总结,有些参考了国外的先进经验。"
"这可不是简单整理啊。"首长指着书中的火力覆盖计算公式,"这套算法,毛熊的炮兵学院都未必有!"
会议室里,陈樾详细阐述了他的构想:不仅要教授火炮操作,更要培养懂得现代炮兵战术的指挥人才。他特别强调要建立"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还建议开设专门的观测兵、计算兵等专业课程。
"陈樾同志,"首长突然问道,"你愿意担任这个学校的校长吗?"
陈樾却摇了摇头:"我是个工程师,更适合在兵工厂搞研发。教学的事,应该交给更专业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