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 第78章 解决电力缺口

第78章 解决电力缺口

    第78章 解决电力缺口 (第2/3页)

下决心。

    1956年2月1日,一纸调令将全国80多位电力专家集中到了大连。第一次会议上,当陈樾提出要设计12万千瓦机组时,会议室里炸开了锅。

    "开什么玩笑!"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拍案而起,"毛熊最先进的机组才5万千瓦!"

    "是啊,我们连3万千瓦的机组都造不好,还想搞12万的?"另一位专家附和道。

    陈樾不慌不忙地打开投影仪(这是他从系统里复制的简易型号),放出了一组数据:"这是鹰酱西屋公司1946年的技术参数,单机容量已经达到10万千瓦。"

    专家们安静下来,盯着屏幕上的数据图表,有人开始小声讨论。陈樾趁机调出系统知识库里的资料,在脑海中快速整合着鹰酱毛熊两国的技术优势。

    "我们可以分三步走。"陈樾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计划,"第一步,消化吸收现有技术;第二步,进行关键技术创新;第三步,完成整体设计。"

    会议从早上八点一直开到深夜。散会时,大多数专家虽然仍有疑虑,但已经愿意尝试这个"疯狂"的计划。

    接下来的一个月,设计组进入了疯狂的工作状态。陈樾将专家们分成锅炉、汽轮机、发电机、控制系统等八个小组,每个小组都配备了最优秀的工程师。他自己则像个救火队员,在各个小组间来回奔波,解决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二月中旬的一个雪夜,锅炉组的张工闯进陈樾的办公室,手里拿着一张被揉皱的图纸:"陈工,这个过热器设计无论如何都达不到要求!"

    陈樾盯着图纸看了一会儿,突然眼前一亮:"试试螺旋管结构。"他在草图上快速画出一个新颖的布局,"这样既能增加受热面积,又能减少阻力。"

    张工盯着草图看了半天,猛地一拍大腿:"妙啊!我怎么没想到!"

    二月底,设计工作进入关键阶段。陈樾几乎住在了办公室,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一天深夜,他正在计算汽轮机叶片参数时,突然眼前一黑,差点晕倒在绘图板上。

    "陈工!您必须休息了!"值班的小王赶紧扶住他。

    陈樾摆摆手,灌了口浓茶:"就差最后一点了..."

    三月三日凌晨,当最后一张图纸完成时,整个团队都累得东倒西歪。陈樾强打精神,将厚达三百页的设计图整理好,郑重地命名为"火炬1号"。

    "我们创造了历史。"他沙哑着嗓子对大家说,"这是亚洲第一台12万千瓦机组。"

    三月十日,陈樾又带领团队完成了总装机容量240万千瓦的大型火电站设计。这个被命名为"光明工程"的电站规划了20台"火炬1号"机组,建成后将成为世界前十的火电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