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鹰酱放了一个疯子,兔子挺起脊梁 > 第154章 倭国归还古籍

第154章 倭国归还古籍

    第154章 倭国归还古籍 (第2/3页)

,两行老泪已滴在深蓝色的书函上。年轻的工作人员小杨这才发现,书函暗纹里确实织着极细的"杭州织造"四字。

    最戏剧性的发现在古籍整理室。当研究员小周打开一箱标明"杂项"的文献时,突然惊叫出声——里面竟有整整三百封陈独秀旅日期间的手札!负责接收的老教授当场血压升高,被紧急送医前还死死攥着其中一封信:"这是...这是《新青年》创刊前的原始会议记录啊..."

    艺术学院的教材编纂室里,美编小王正对着电脑发愁。11月20日这天,他突然发现刚扫描的《十竹斋笺谱》里藏着秘密——用紫外灯照射时,某些空白处会显现出水墨画的底稿。"这是明代画师的构图痕迹!"他的惊呼引来了整个办公室的人。系主任当即决定,新版教材要专门加印紫外光效果页,让学生能看到古人"九朽一罢"的创作过程。

    最感人的一幕发生在古籍修复培训班。当老师傅演示如何修补虫蛀时,来自金陵的学员小林突然捂住嘴巴——她认出了正在修补的《金陵景物图志》,扉页上还留着1937年她祖父的题跋。那天下午,整个修复室的人都默默配合着她,让这个戴眼镜的姑娘亲手完成了最关键的一处溜口。

    除夕夜,国家图书馆破例开放了典籍陈列室。二十位最资深的修复师围着长桌守岁,每人面前都摊开着刚归国的珍本。当新年钟声响起时,最年长的王师傅突然举起放大镜:"你们看!"镜片下,《楚辞集注》的夹缝里显出一粒干枯的朱砂——那是八百年前某位读书人点校时无意留下的。窗外绽放的烟花映红了古籍纸页,恍如跨越时空的丹心一点。

    1994年5月7日,国家图书馆古籍数字化中心灯火通明。技术员小李正调试着最新进口的扫描仪,突然在测试扫描《洪武正韵》时发现了异常。"主任!您快来看!"他指着屏幕上放大400%的图像,"这页纸的纤维里嵌着黑色颗粒!"白发苍苍的纸张专家凑近一看,激动得差点碰翻茶杯:"这是明代官造纸坊特有的松烟墨渣...快,把每页都这样扫描!"

    与此同时,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的会议室里正在举行一场秘密会议。白发苍苍的藤原教授指着投影仪上的照片:"诸君请看,这批即将归还的《天工开物》插图里..."他突然调出另一张照片,"与我们保存的'满洲铁路档案'中的矿山分布图完全吻合。"在座学者面面相觑,谁也没敢点破其中关联。

    6月18日,四九城大学古典文献专业的课堂上出现了奇景。当老教授讲解刚回归的宋版《礼记》时,阳光突然透过窗棂照在书页上,显现出密密麻麻的朱批。"这是朱熹亲笔!"教授的声音都变了调。学生们挤作一团,有个戴眼镜的女生突然发现批注旁还有更淡的墨迹:"教授...这里好像有苏轼的题款..."

    最紧张的莫过于海关检验检疫处。7月高温天里,检疫员小张穿着防护服,用显微摄像机检查每本典籍。当他翻开《本草纲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