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终章·星辰大海 (第2/3页)
下,牛奶在杯子里晃出细小的波纹。父子俩心照不宣地沉默着,谁都没有点破那个锁在抽屉里的体检报告——肝癌晚期四个字像刀刻般清晰,旁边还附着医生潦草的诊断意见:"预计剩余时间3-6个月"。
"对了,"陈樾突然想起什么,从抽屉深处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边缘已经有些磨损,上面用红笔写着"绝密"二字,"这是我整理的科技发展路线图,到2050年的。"信封很厚,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里面装着的是老人毕生的心血,"记住,芯片和航天是未来竞争的核心,就像当年的两弹一星。"他说着,目光不自觉地飘向书架上那个神舟五号模型,那是杨力伟成功返航后送给他的礼物。
1月25日 黄海某海军基地
军港的寒风像刀子一样刮着脸,带着咸腥味的海风呼啸着掠过观礼台。陈樾裹紧了将校呢大衣,却依然能感受到刺骨的寒意透过衣物钻进身体。港口里,三艘钢铁巨兽静静停泊,最新下水的"山东舰"正在进行服役前的最后调试,甲板上的工作人员像忙碌的蚂蚁,在庞大的舰体衬托下显得格外渺小。海浪拍打着码头的水泥墩,发出有节奏的哗哗声,与远处海鸥的鸣叫交织在一起。
"陈老,多亏您当年在军委会议上力排众议,坚持要搞航母。"海军司令递来一个军用望远镜,镜身上还带着体温,橡胶眼罩处有轻微的使用痕迹,"现在咱们终于有自己的蓝水海军了。"他的语气中带着掩饰不住的自豪,目光却始终没有离开那艘崭新的航母。
望远镜的视野里,一架歼-15舰载机正在进行起飞训练。发动机的轰鸣声隔着老远都能听见,甲板在飞机起飞时微微颤动,尾焰在寒冷的空气中形成扭曲的热浪。陈樾想起前世夏国海军蹒跚起步的艰辛,想起那些"航母无用论"的争议,想起八十年代看到鹰酱航母时的那种震撼,眼眶不禁有些发热。海风带着咸腥味扑面而来,吹乱了他花白的头发,也带来了远处轮机舱的柴油气味。
"还不够,"他放下望远镜,指向远处海天相接的地方,那里的云层正在积聚,预示着更大的风浪,"未来要有电磁弹射,要能驰骋大洋..."话音未落,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了他。司令官连忙扶住老人摇晃的身躯,却摸到了一把瘦骨,隔着厚厚的军大衣都能感受到那具身体的孱弱。
2月3日 凌晨 卧室
陈樾在睡梦中安详离世,床头灯还亮着,昏黄的灯光照在那本读到一半的《火星殖民计划》上。书翻开在第203页,正是关于火星基地生命维持系统的章节,页边还留着老人用铅笔做的批注。当清晨保姆推开房门时,发现他的表情平静得像睡着了一样,只是手指还保持着翻书的姿势,仿佛随时准备继续阅读。床头柜上的药瓶盖子是松的,里面少了两片止痛药,但医生开的剂量说明上明确写着"每晚一片"。
消息传出后,全国降半旗致哀。新华社发布的讣告占据了各大报纸头版:"我国著名科学家、战略家陈樾同志逝世,享年82岁..."讣告旁边配发的照片是去年在航天城拍的,老人站在长征五号火箭模型前,身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