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你这浓眉大眼的家伙,也.... (第1/3页)
.
朱由检没有理会温体仁的震惊,他背着手,继续下达着命令,将这场战争推向更深更广阔的维度。
“光有报纸还不够。我大明尚有那么多的百姓不识字。但他们同样是朕的子民,也必须听到朕的声音,看到朕想让他们看到的东西!”
“传朕旨意,由礼部牵头,都察院监督,命各地官府,将《曲阜血泪录》中的故事,立刻改编成评书、话本、乃至戏曲!组织最好的说书先生,成立最好的戏班子,给朕在全国各地的茶馆、戏园、乡间集市,免费上演!官府要予以补贴,务必让这场大戏唱遍大江南北!”
“朕要让那些田间地头的农夫、码头上的力工也能在茶余饭后,听到孔家的罪恶!朕要让那‘窦娥冤’一般的悲怆唱腔,唱遍大明九州,让衍圣公的白脸奸臣形象,定格在每一个戏台之上!”
皇帝猛地一挥袖,“朕要让孔府的罪成为我们大明朝新的‘杨家将’,新的‘包公案’!成为妇孺皆知,代代相传的民族记忆!朕要让百年之后孩童们玩耍时,都会指着扮演奸臣的那个孩子,叫他‘孔老贼’!”
当最后一道命令下达,书房内陷入了长久令人窒息的死寂。
温体仁和田尔耕,一个文臣,一个武将,此刻都感到了一股彻骨的寒意。
他们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皇帝,恍惚间,他不再是一个凡人君王,而是一个手握乾坤拨弄人心,亲自书写历史的无上存在。
天子所求,乃是在这华夏神髓之中,为千秋万代,铭刻下一道永世不易的铁律。
几十年,几百年后,当人们再次提起孔家,历史的真相早已模糊不清,但那些催人泪下的故事,那些脍炙人口的戏曲,那些深入骨髓的“秘闻”,将构成他们对孔家不可动摇的认知!
“去办吧。”朱由检疲惫地挥了挥手,“朕要在一日之内,看到第一份成果。”
“臣……遵旨!”温体仁和田尔耕躬着身,一步步退出书房,当他们转身走出门口,被夜风一吹,才发现背后的官袍早已被冷汗浸透。
……
子时,圣旨传到了《大明日报》临时总编撰所。
当那份由皇帝亲笔书写的,关于三大专栏和文化衍生的总纲领由一名内侍太监当众宣读完毕后,整个灯火通明的院落陷入了一瞬间的死寂。
所有笔杆子、纂修官、画师,都呆立当场,如同被天雷击中。
紧接着,沉默被一阵粗重的喘息声打破,随即爆发出一股难以言喻的狂热与亢奋!
“陛下……圣明!”一位老翰林激动得浑身发抖,热泪盈眶,“此等经天纬地之策,老臣……老臣闻所未闻!”
“杀人诛心!这才是真正的杀人诛心啊!”一名年轻的纂修官双目放光,仿佛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他们都是玩弄笔墨的顶尖高手,焉能不明白这份总纲领背后那恐怖的力量?
这已经不是写文章了,这是在铸造历史!而他们,将是亲手执锤的工匠!
“还愣着做什么!”总纂修官猛地一拍桌子,嘶吼道,“都动起来!陛下的旨意,都听清楚了没有!”
“《曲阜血泪录》的稿子,全部重写!按照陛下的意思,不要干巴巴的案情,要故事!要细节!要情感!把你们写悼词、写祭文的本事都给老夫拿出来!要做到字字泣血,闻者伤心,见者流泪!”
“《大儒锐评》的版面,立刻留出头版最显眼的位置!温阁老的文章马上就到,用最大号的铜体字,加粗!要让天下士子一翻开报纸,就先看到阁老的煌煌大论!”
“还有……《孔府管事忏悔录》!”总纂修官的声音都带上了一丝颤音和兴奋,“锦衣卫田指挥使马上会派人送来第一批‘忏悔书’,找几个笔调最刁钻,最懂市井心理的来执笔润色!记住陛下的要求,要细节!要让读者感觉自己就趴在衍圣公府的墙头听那靡靡喘息声!”
风暴,在这一夜,被正式赋予以灵魂和方向。
它以曲阜为中心,裹挟着墨香与血腥,向着整个大明帝国扩散开去!
……
江南。
起初,当曲阜血案的消息传来时,整个江南士林,乃至整个南方的官绅阶层,都陷入了巨大的惊恐、愤怒与兔死狐悲的同仇敌忾之中。
“疯了!皇帝彻底疯了!他竟敢屠戮圣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