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开局掌控魏忠贤,先抄他一个亿! > 第232章 :大明皇家海军

第232章 :大明皇家海军

    第232章 :大明皇家海军 (第1/3页)

    姑苏城,夜未央。

    大明皇帝临时行宫。

    权力的气息如水银泻地渗透进了这座园林的每一寸肌理,彻底改变了它的颜色。

    昔日供士绅名流吟风弄月的亭台楼阁,如今成了五步一哨、十步一岗的森严戒备之所。

    衣甲鲜明的京营锐士手持出鞘的雁翎刀,目光如鹰隼般巡弋,他们的甲胄在灯笼的照耀下泛着冰冷的清辉。

    而在那些更为幽暗的角落,锦衣卫的飞鱼服如鬼魅般融入夜色,绣春刀柄上缠绕的鎏金丝线是他们唯一的徽记。

    园林之外,整座苏州城都匍匐在这股凛冽的皇权之下。

    秦良玉麾下的白杆兵接管了四门防务,那些见过真正尸山血海的川中老卒,其身上自带的百战杀气便足以让任何心怀叵测之辈望而却步。

    肃杀的军营氛围,与这精致婉约的江南园林构成了一幅极具张力与讽刺意味的画卷。

    江南的骄横之气,在这位皇帝雷霆万钧的手段之下,被碾得粉碎。

    城中的士绅官吏,如今连靠近行宫百步之内,都会被缇骑毫不留情地盘查,稍有言语不敬,便可能被锁拿入诏狱。

    而这座权力风暴中心的主人,大明皇帝朱由检,却并非如他们想象中那般深居简出。

    白日里,他常常在亲卫的簇拥下,策马巡视苏州城防与京营驻地。

    他那身在江南显得格格不入的玄色戎服,以及腰间悬挂的长剑,无声地向整个江南宣告着——坐镇于此的,是一位马上天子。

    此刻,行宫书房之内灯火通明。

    气氛凝重如铁。

    朱由检端坐于主位,修长的手指正在有一下没一下地摩挲着一柄新式鲁密铳的机括零件。

    那冰冷而精密的触感,远比任何文玩核桃更能让他感到安心。

    在他的下方,分左右两列,站着几位足以让整个天下为之震颤的核心人物。

    秦良玉、田尔耕、毕自严。

    书房正中,一张巨大的紫檀木桌案上,铺着一幅由随军司的堪舆高手连夜赶制出来的《江南海防舆图》。

    地图之精细,远超大明武库中的任何一幅。

    山川、河流、城池、卫所清晰可见,更令人心惊的是,上面还用朱砂与墨笔,密密麻麻地标注出了沿海各地的盐场、港口、预估的人口密度。

    朱由检终于放下了手中的机括零件,清脆的金属碰撞声让所有人的心神为之一紧。他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了秦良玉的身上。

    “秦卿,”皇帝的开场白没有任何迂回,如同一记重锤,乾纲独断,“朕将你与麾下白杆兵星夜调来江南,不是让你来游山玩水的。”

    他起身,走到舆图前,手指重重地敲击在地图的中心位置——苏州府。

    “朕要的,是一柄能为大明开疆拓土,聚敛四海财富的真正利刃!这柄利刃,朕要你来为朕亲手锻造!”

    此言一出,饶是身经百战的秦良玉,呼吸也不由得急促了几分。

    她出列,抱拳躬身:“陛下有命,臣万死不辞!”

    “好。”朱由检点了点头,他欣赏的正是秦良玉这份纯粹的军人气质。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朱由检缓缓开口,一句《孙子兵法》的开篇,让在场的武将们精神一振,“然则,察之为何?朕以为,首在察兵源。”

    他手中的朱笔,并未指向那些传统意义上民风剽悍的募兵之地,而是在舆图的海岸线上,重重地画下了三个大圈。

    “两淮、浙东、杭州湾。”

    朱由检的声音掷地有声,“别处皆可不看,此三地,是朕为你挑选的兵血所在!”

    毕自严眉头微皱,忍不住出列道:“陛下,两淮之地,盐枭遍地,桀骜不驯;浙东与杭州湾,多为渔民商户,逐利而忘义。此辈恐非良善兵源,约束之难,远胜于内地良家子。”

    这番话,也问出了秦良玉心中的疑惑,她虽然没有开口,但目光中也流露出探寻之意。

    朱由检似乎早料到会有此问,他微微一笑,带着一种洞察人心的自信。

    他手指点向两淮:“盐枭何以遍地?乃朝廷盐法弊端丛生,利归豪强,民不得活,故铤而走险。此辈日夜与盐丁、官兵周旋,为一口活命之食,奔走于刀锋之上。其悍不畏死之心,远胜寻常农夫!

    朝廷所缺者,非约束之法,乃给予其正途功名之路!朕若给他们一个搏出身、挣前程的机会,你且看他们,会不会是天下间最敢战之兵?”

    接着,他的笔锋又转向浙东与杭州湾。

    “渔民商户,逐利而忘义?恰恰相反!”朱由检的语气加重了几分,“正是这份利,才让他们日夜与风浪搏击,熟悉水性,炼就了强健的体魄与坚韧的意志。他们见过远洋番船,用过西洋火器,甚至与佛郎机人、红毛夷人打过交道。

    其眼界之开阔,绝非内陆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户可比。朕要的兵,不能只知低头种地,更要懂得抬头看海!”

    一番剖析,鞭辟入里,直指人心。朱由检将传统观念中兵痞、刁民的缺点,硬生生解构成了一支军队最宝贵的优点——敢战之心、专业技能、开阔眼界。

    这番见解之深,之奇,之透彻,让在场所有人,包括身经百战的秦良玉,都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

    他们仿佛被推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秦良玉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目光灼灼地看着皇帝:“陛下之论,振聋发聩!然则,兵源既定,兵制又当如何?若将此辈悍勇之徒与寻常卫所军混编,恐如鱼龙混杂,弊大于利。

    且白杆兵所长者,乃山地结阵,牌、弩、枪、槌,层层推进。若用于平原,乃至水战,其效用恐要大打折扣。”

    她没有一味地奉承,而是立刻从一个将领的角度,指出了最核心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