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十七章 剿抚并用 (第1/3页)
数日之后,一封封措辞恳切的请柬,由一队骑兵从高陵城左冯翊府送出,分别送到了扶风耿氏、京兆韦氏、杜陵杜氏三大世家在左冯翊地界分支的家主手中。
请柬上说道:新任左冯翊刘珩,为谢三姓于高陵羌乱时“闭门自守、未生事端”之“高义”;更感念三姓“诗礼传家、乡望素著”!特于郡府设宴,一则为守城将士庆功,二则欲“咨问地方,共商安民抚羌大计”。
信上言辞谦逊,给足了三家面子。
与此同时,高陵城乃至整个左冯翊,都笼罩在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肃杀气氛里。
徐晃和陈叔至各自率领一部精锐,毫无征兆地扑向了刘珩黑名单上剩下的几个目标:从北地郡迁来高陵的傅氏(以其勾结羌人走私铁器为名)、左冯翊本地坐大的赵氏(以侵吞军屯、资敌为罪)、以及依附杨氏最紧的几家豪强。
行动极为迅猛,首先遭殃的便是依附杨氏的那几家,一众兵马毫无征兆地杀进了几家的坞堡,反抗者就地格杀!
勾结羌人的皆是满门抄斩,人头悬于城门!其余罪名,主事者枭首,家产抄没,田册地契被郡府官吏迅速接管!
一时间杀得左冯翊各地豪右人人自危,城门上的人头换了一茬又一茬,这和送往三姓的请柬上那些谦和的文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郡府正堂,庆功宴兼“咨问会”如期举行。
案几上摆着不算奢靡但也算精致的酒菜,席间除了郑浑等一众左冯翊属官,便是徐晃等几名武将和受邀而来的三家。
临晋耿氏家主耿固,一个须发花白、眼神沉静的老者,此时正闭目养神。
高陵杜氏的家主杜建,年约四旬,面容清癯,此时则低头暗自思索着什么。
韦氏来的代表则比较耐人寻味,是从京兆韦氏主家来的韦端,这位史上留名的凉州牧,曾是孝廉出身,如今任京兆尹上计掾。
三人都显得心事重重,有些食不甘味。
刘珩高居主位,换了一身深青色常服,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他率先举杯,向坐在下首的徐晃、陈叔至等将领敬酒,感谢他们守城血战之功。
徐晃、陈叔至等将领朗声应诺。
而席间那些刚刚被刘珩提拔起来填补空缺的属官们,则多少有些拘谨,毕竟他们在不久前刚刚见识了自家大人的铁腕手段!
“诸位长者,”
刘珩放下酒杯,目光转向耿固、韦端、杜建三人:“此次羌胡骤至,幸赖将士用命,全城一心,方保无虞。然贼虽退,隐患未消。本官初来乍到,欲安靖地方,招抚流亡,复耕荒田,却深感力有不逮,更恐举措失当,再起风波。久闻三位乃
三辅柱石,德高望重,于地方民情、羌胡动向洞若观火。今日冒昧相请,实乃求教之心切切,还望三位不吝赐教,指点迷津。”
他姿态放得很低,言语间全无前几日抄家灭族的凶戾,仿佛真是一位虚心求教的地方官。
耿固与杜建交换了一个眼神,都看到对方眼中的惊疑不定。
这位小侯爷的手段,他们这段时间看得可是清清楚楚,那是真敢杀人抄家灭族的主!现在突然如此谦和,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尤其是想到入城时看到城门上那一排新鲜出炉的人头,更让他们毫无胃口,这小侯爷年纪不大,心是真狠啊!
耿固轻咳一声,谨慎地开口:“府君言重了。守土安民,乃朝廷命官之责,亦是吾等乡梓之愿。此次羌患,府君临危不乱,指挥若定,力保高陵不失,已显非凡手段。至于安民抚羌……老朽以为,首要在于‘抚’。羌人亦是人,或因饥寒,或为豪强逼迫,方铤而走险。若能开边市,许其以皮毛牲畜换取盐铁粮食,严惩盘剥羌人之奸商猾吏,或可稍缓其戾气。再者,府君清丈田亩,分授流民之举,实乃善政!若能持之以恒,使耕者有其田,流民有所归,则地方安而羌患自消大半。”
他的话四平八稳,既肯定了刘珩的“武功”和“善政”,又提出了一个相对温和的“抚羌”策略,重点落在“安内”上。
韦端也接口道:“耿公所言甚是。下官以为,府君雷厉风行,涤荡污浊,左冯翊气象为之一新!然……百废待兴,尤需贤才。郡府诸曹空缺,或可征辟本地素有清望、熟稔庶务之贤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