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节 权与势(二) (第2/3页)
苏牧明白,市建设安监站已经陷入了困局,领导的命令,家属的上访,对于他们而言,他们实在是没能力应付,毕竟他们之前恐怕没遇过这种事情,但是现在又难以推脱。
最终双方是在一种奇怪的氛围中结束了这次的会议。苏牧在回去的路上看着张高勇、鲁松涛的脸色,也知趣的没有多说什么。
直到七天后,苏牧突然被鲁松涛叫到了张高勇的办公室。
“都坐吧。”张高勇指了指旁边的沙发,脸上带着一股慎重的意味,“今天就一件事,铁军公司的那起事故之后要由我们区里来接手调查了,你们都要有个心理准备。”
苏牧惊奇的看着张高勇,然后又看看明显已经知道了的鲁松涛,张嘴就想表示反对,却又压住了,只是默默问道:“那调查组其他领导那边怎么说?要通知他们开会讨论吗?”
“暂时不用开会讨论,你今天下午先去一趟市建设安监站,他们的人会把目前为止的调查材料交给你,你先好好看看,然后做出一个调查思路来。不过非道路交通事故就不要想了,公安那边已经给了定论,由于车辆已经不再移动了,因此不符合交通事故的定性。”张高勇对着苏牧吩咐道,“至于调查组其他人那边,直接告诉他们,以后我们区报建的建筑工地内事故也全部由我们区里调查了。”
苏牧点点头,动脑子想了一下就明白了,市建设安监站居然将这份好不容易拿去的权力又交回来了。苏牧不明白的只有一点,这个交易值得吗?不过这个不是他要管的事情,他只需要做好他自己的工作,去拿调查资料。
“材料看的怎么样?有没有什么问题?”第三天,鲁松涛就找到苏牧问了一句。
“事故的调查材料可能都得重新做了,他们的谈话笔录中对于工程的发包情况、钢结构件的运输合同等方面都没有体现,对于事故发生时是否属于运输阶段的内容也没有体现,对于死者驾驶车辆进入工地后的行动的内容也没有,还有死者的身份问题也是到死者是挂靠在捷达公司为止,对于挂靠的权利义务内容也没有调查也未调取相关材料。他们可能根本没有进一步调查。”苏牧边想边回答,完全是想到哪就说到哪,“另外,在工地的台账资料中,针对这起事故,在他们制度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针对死者这样的临时人员入场管理方面是没有制度的。”
“也就是说这起事故还有了制度性因素的存在。”鲁松涛说的有点轻微。
“是的。”
“好好准备一下,明天上午我们跟张局一起向瞿区长汇报情况,然后要联系调查组的其他领导,对这起事故要重新调查。铁军公司是区里的重点企业,不能出差错。”鲁松涛带着一丝忧虑说道。
“好的。”苏牧点点头。
在跟瞿区长汇报后,整个事故调查组的所有成员就开始了对事故的重新调查工作。
重新开始的调查工作进展的十分艰难,甚至有些人员已经不知出于何种因素已经离开本市不愿意再接受调查了。整个调查组好不容易才对捷达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安全部部长,铁军公司的副总以及安全部人员、死者的家属、事故工地的项目经理和安全员、钢结构件供货单位的相关人员、还有部分目击者进行了调查取证,同时从相关单位调取了大量的材料。
“实际上铁军公司让那些人离开不接受调查根本没有意义,这个事故的直接原因肯定是死者的不安全行为即他擅自做卸货的准备工作,但是哪个单位对事故负责的关键就是运输车辆进入工地后,驾驶员的行为到底是归谁管。”严中华在苏牧向他请教时慢悠悠的跟他说道,“而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工地内的安全管理责任都是由总包单位负责的,这个工程的总包单位是铁军公司自己。至于其他的,比如挂靠,根本没有意义,挂靠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挂靠协议最多只能算是运输公司内部的管理协议而已,在我们这块是不具有效力的。当然如果按照运输协议,事故发生时仍处在运输阶段,那运输公司在生产安全方面才负有一定的责任。”
由于在调查期间还发生了数起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导致了铁军公司工地的这起事故直到近两个月后才在安监局的主导下完成了全部的取证工作。
“小苏,取证方面我们能做的都做了,下面你尽快把事故调查报告的草稿拿出来。你辛苦辛苦,尽量快点,时间不多了。”鲁松涛在取证结束后拍着苏牧的肩膀吩咐道。
苏牧也不敢再拖延,回到办公室就准备写那份事故调查报告。但是苏牧很快就发现想在工作日完成这份调查报告简直是不可能的,因为报告草稿的撰写需要安静的环境,而办公室里总会有人和事将他的思路打断,导致他无法继续完成。苏牧最终只能选择周末独自在办公室完成了草稿。
“也就是说,这起事故的责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