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权益之争 (第1/3页)
午后的阳光透过301办公室朝南的窗户,将室内烘烤得暖洋洋的。光线斜打在陈秋铭的办公桌上,摊开的《龙城经济报》纸张被映得有些晃眼。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慵懒的宁静,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和远处球场上隐约的喧闹,才打破了这片静谧。
陈秋铭靠在椅背上,鼻梁上架着那副黑框眼镜,正全神贯注地阅读着报纸。他被财经版一篇关于长治集团的报道深深吸引。报道称,长治集团近期有意向开启龙城大学老校区的开发项目。文章提到,龙城大学老校区位于龙城市核心的龙兴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自多年前大学主体迁至志合区新校区后,老校区大部分区域便一直处于闲置状态,其未来的规划和利用备受关注。
“龙兴区……老校区……”陈秋铭轻声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他的思绪仿佛随着报道的文字,飘向了那个他从未踏足、却承载着龙大无数往昔岁月的地方。他想象着红墙绿瓦的旧式建筑,蜿蜒的爬山虎,参天的古木,还有曾经回荡过朗朗书声的教室和走廊。一种强烈的向往在他心中升起:“一定得找个时间,在开发之前,亲自去老校区看一看,走一走,感受一下龙大真正的根脉和精神所在。那不仅仅是几栋旧房子,那是一段活的历史。”他暗自下定决心,要将这个计划提上日程。
正当他沉浸在对老校区的遐想中,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了。陈秋铭看得太过投入,竟丝毫没有察觉。
“报告。”门外传来金叶子的声音。
见里面没有回应,金叶子试探性地推开门,和李一泽一前一后走了进来。看到陈秋铭正对着报纸出神,金叶子调皮地眨了眨眼,蹑手蹑脚地走到桌边,突然伸出手,一把将陈秋铭手中的报纸抽走了。
“嘿!谁啊?”陈秋铭这才惊醒,抬起头,看到是金叶子,脸上瞬间由讶异转为无奈又带着纵容的笑意,“哦,是你啊,大宝。”
一旁的李一泽见状,眉头微皱,略带紧张地低声说:“叶子,你这样不好吧?怎么能抢老师的报纸呢,太没礼貌了。”他习惯性地维护着规矩,尤其是在陈秋铭面前。
金叶子却扬了扬手中的报纸,笑嘻嘻地问陈秋铭:“是吗?铭哥,我这样没礼貌吗?”
陈秋铭笑着摆摆手,语气里满是宠溺:“没事没事,多大点事。大宝嘛,惯着点就惯着点吧。”这话引得金叶子得意地朝李一泽皱了皱鼻子。陈秋铭转而问道:“对了,你们俩,有什么事吗?”
李一泽这才上前一步,神色恢复了平时的沉稳,说道:“陈老师,我想向您汇报一下关于社团下一步发展的想法。”
“嗯,你说。”陈秋铭坐直了身子,表示出重视。
“我和茹鸿雁、王慧琮两位副社长初步商量了一下,觉得社团刚完成换届,正是推陈出新的好时机,我们准备提出一系列改革方案。”李一泽说道。
一听到“改革”二字,陈秋铭顿时来了兴致,他最喜欢的就是年轻人这股敢想敢干的劲头。“哦?改革?具体说说看。”他示意两人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下,“坐下慢慢说,详细点。”
李一泽和金叶子坐下后,李一泽条理清晰地阐述起来:“第一点,是关于社团名称。我们认为‘辩论社’这个名字,虽然直白,但缺乏文化底蕴,显得过于简单粗暴了。一个社团的名字,应该能体现其精神和追求。所以我们想,能不能改个更有内涵的名字?”
“改名字?”陈秋铭摸了摸下巴,思考着,“这倒是个大胆的想法。名字是门面,确实重要。那你们有什么初步的构想吗?”
李一泽和金叶子对视一眼,都有些不好意思地摇摇头。李一泽说:“我们讨论过几个,比如‘思辨社’、‘雄辩社’之类的,但都觉得不够理想,要么太普通,要么显得浮夸。正想请您帮着参谋参谋呢,您见识广,肯定能想出好名字。”
陈秋铭点点头,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目光陷入沉思。他的视线无意间扫过对面墙上挂着的那幅巨大的中国地图,眼神从龙城所在的位置缓缓移动,最终落在了东部沿海的山东省,聚焦在“淄博”这个地方。一个闪亮的历史名词瞬间跃入他的脑海。
“你们……听说过‘稷下学宫’吗?”陈秋铭收回目光,看向两人,眼中闪烁着启发式的光芒。
李一泽眼睛一亮,立刻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