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账本新页,路向何方 (第3/3页)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今年,先修完黄河堤,推广土豆和棉花,让流民有田种,有衣穿。明年,建水师学堂,从流民里选熟悉水性的子弟,学造船,学打仗——他们知道饿肚子的滋味,才会拼命护着自己的田。”
底下渐渐安静了,有个老御史颤巍巍地站起来:“陛下……老臣懂了。这就像种树,得先扎根,再长枝。”
陈默笑了,突然觉得这龙袍穿得越来越合身——这具身体的威仪,和他现代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终于拧成了一股绳。
暖阁里,雨还在下。四个人围着那张“棉田战船图”,赵磊在账本上写下“五年计划”:第一年安民,第二年兴农,第三年建水师,第四年拓商路,第五年……他没写下去,画了个大大的问号。
“第五年,说不定咱们能种出玉米。”苏晴啃着土豆糕,嘴角沾着糖霜,“我在一本西域游记里见过,说比土豆还高产。”
林薇指着图上的船帆:“这帆得用最好的棉布,我已经让人育种了,争取明年能织出更结实的料子。”
陈默看着窗外的雨,落在御花园的土豆田里,溅起细小的水花。这雨不像海疆的浪那么凶,却能一点点滋润土地,让种子发芽。
“其实啊,”他突然说,“富国和强兵,从来不是两条路。就像这雨,落在田里是甘霖,聚在河里能行船,关键是看你怎么引。”
赵磊的烟快抽完了,苏晴的土豆糕吃完了,林薇的指尖在“越”字上轻轻点了点。暖阁外的雨帘里,月亮悄悄爬了上来,朦胧得像块浸了水的玉。
花好越圆。这“越”字里,藏着的不只是跨越险滩的勇,更是把“守”与“进”拧成一股绳的智。路还长,账本的新页刚翻开,但只要笔握在手里,总能写出想写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