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花好越圆 > 第三十二章:格物深耕,器物里的道器相生

第三十二章:格物深耕,器物里的道器相生

    第三十二章:格物深耕,器物里的道器相生 (第3/3页)

老农拿着格物学堂制的“量雨器”,看着刻度记录降雨量,说“这下知道该多浇还是少浇了”;苏州府的船工用“浮力仪”测货船吃水深度,再也没出过“超载触礁”的事;连宫里的太医,都开始用“脉搏计”记录病人的脉率,说“比单靠手指摸更准些”。

    周先生在课堂上讲《论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时,不再回避“器”字,反而指着窗外的水车说:“这‘器’,便是格物之‘理’;这‘善其事’,便是让百姓得实惠的‘道’。孔子若见今日之‘器’能解民忧,怕是也会说声‘善’。”

    沈知带着学子们去河南考察,见王二柱的酿酒作坊用了“温度计”控制发酵温度,出酒率提高了两成。王二柱笑着说:“你们这‘理’啊,比我爹传下来的‘凭感觉’靠谱多了,这就是‘天道酬勤’,勤在琢磨事上!”

    暖阁里的月光,落在新送来的“格物成果册”上。上面没有华丽的词藻,只有一行行实在的记录:“量雨器推广百个,农田灌溉效率提升一成”“脉搏计在太医院试用,误诊率下降”“测距仪装备水师,训练命中率提高”……

    陈默想起格物学堂刚重开时的争论,再看如今器物在人间扎根的模样,突然明白:所谓“跨时代的发展”,从来不是凭空造出空中楼阁,而是让“理”像种子一样,落在“道”的土壤里,长出适合这片土地的果实。就像格物学堂的灯火,不仅照亮了仪器和图纸,更照亮了“理”要为“人”服务的初心。

    花好越圆,这“圆”里又多了些金属的光泽、镜片的透亮、铁器的沉稳。是格物学堂的“理”,也是人间烟火的“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铁与火淬出的钢,既有硬度,又有韧性,能扛住风雨,也能托举起越来越实在的日子。

    夜色渐深,格物学堂的灯还亮着,学子们正在调试新制的“风车模型”,想用来帮农户扬谷。风穿过模型的叶片,发出“呼呼”的声响,像在唱一首“理”与“道”的和歌,轻轻飘向田埂,飘向码头,飘向每一个需要它的角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