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忘川典当行 > 未送出的拨浪鼓

未送出的拨浪鼓

    未送出的拨浪鼓 (第3/3页)

"所以...小宝是我的表弟?"沈砚的声音发颤。

    陈医生点头:"是的。而且你的配型和他全相合。"

    典当行的老座钟敲响十二下。

    沈砚坐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握着张阿婆的手。老人的手比早上更凉了,可她的眼睛亮得像星星:"姑娘,我就知道...你和小宝有缘分。"

    "阿婆,"沈砚握紧她的手,"我会救他的。"

    张阿婆摸了摸她的头,像小时候那样:"好孩子,阿婆等你。"

    三天后,沈砚躺在采集室里。

    护士把针头扎进她的静脉时,她想起母亲临终前说的话:"小砚,执念是光,要用来照亮自己,也要用来照亮别人。"此刻她终于明白,所谓执念,从来不是枷锁,而是连接生命的纽带——是张阿婆三十年未断的牵挂,是母亲日记本里未寄出的信,是她掌心这只从未响起却始终温暖的拨浪鼓。

    采集结束的那一刻,她摸了摸随身的小布包——里面装着那只修好的拨浪鼓。

    小宝的病房里飘着消毒水味。

    张阿婆坐在床头,握着他的手。小宝闭着眼睛,脸色苍白,可嘴角却挂着笑:"奶奶,我听见拨浪鼓响了。"

    张阿婆摸了摸他的额头:"是吗?那是我们小月的闺女,给你送祝福来了。"

    床头的监护仪突然发出"滴滴"的轻响。医生冲进来,看了看仪器,又看了看小宝的脸,眼眶泛红:"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了!"

    张阿婆愣了愣,突然捂住嘴,眼泪大颗大颗砸在病号服上。小宝缓缓睁开眼睛,望着奶奶,轻声说:"奶奶,我想听你唱《小星星》。"

    "好,"张阿婆抹了把脸,声音颤抖,"奶奶给你唱。"

    她哼起熟悉的旋律,沈砚推开门,站在门口。小宝望着她,眼睛亮得像星星:"姐姐,你的鼓...还会响吗?"

    沈砚走进来,举起那只拨浪鼓,轻轻摇了摇。

    "咚咚——"

    鼓声像心跳,像春风,像所有未说出口的爱,终于在这个初夏的午后,找到了归处。

    典当行的老座钟敲响六下。

    沈砚坐在柜台后,把那只拨浪鼓放进展柜最显眼的位置。旁边贴着张便签,是张阿婆的字迹:"谢谢沈姑娘,让爱有了回响。"

    林小满抱着作业本进来,周念跟在她身后,手里提着保温桶——陈姨熬了南瓜粥,说"给救了小宝的恩人补补"。

    "沈姐姐,"林小满把作业本放在柜台上,"老师说,本周的作文题目是'最珍贵的礼物'。"

    沈砚笑了:"你想写什么?"

    林小满歪着头想了想:"写奶奶的拨浪鼓,还有...沈姐姐的光。"

    周念把保温桶放在炉子上,热气袅袅升起,混着窗外的槐花香。沈砚望着展柜里的拨浪鼓,突然想起母亲日记本里的最后一页:"小砚,你看,执念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它是爱,是牵挂,是跨越时空的温暖。"

    她拿起笔,在当客登记簿上写下新的记录:

    "当客:张素芬(小月姨)

    物品:褪色拨浪鼓

    执念:想听孙儿再喊一声'奶奶'

    备注:爱,是最好的典当品。"

    暮色漫进典当行时,沈砚走到窗前。

    楼下的老槐树上,蝉鸣正盛。她摸了摸掌心的玉佩,又看了看展柜里的拨浪鼓,突然明白:所谓"忘川典当行",从来不是收藏回忆的地方。它是桥梁,是纽带,是把那些未说出口的爱、未完成的遗憾,重新串成光芒的所在。

    风掀起窗台上的旧报纸,头版标题是"本市造血干细胞捐献创历史新高"。沈砚笑了笑,转身走向柜台——那里,林小满正趴在桌上写作文,周念在给她剥橘子,阳光落在他们的发梢,像撒了把碎金。

    这一次,所有的执念都有了回响,所有的爱,都找到了归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