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坚壁清野 (第1/3页)
朔风卷着沙砾,狠狠砸在朔北城头的瞭望塔上,发出 “呜呜” 的呼啸声。黄玉卿裹紧了身上的貂裘,指尖却仍有些发凉 —— 不是因为寒意,而是因为手中那份刚从斥候手中接过的急报。
“十万铁骑…… 北境联盟这次是动真格了。” 萧劲衍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久经沙场的沉稳,却也难掩一丝凝重。他大步走到黄玉卿身边,目光落在急报上那一行触目惊心的字迹上,指节不自觉地攥紧了腰间的佩剑。
黄玉卿转过身,将急报递还给他,视线掠过城下正在加紧加固的防御工事 —— 士兵们正将沉重的青石垒在城墙根部,牧民们则推着装满沙土的木车,在萧明轩的指挥下填埋城外的沟壑。几个月前刚建好的瞭望塔已竖起了新的烽火台,每隔百丈便有一名斥候手持望远镜(黄玉卿用空间里的水晶和青铜改良的简易器械,此前只在小规模探查中使用,今日第一次全面铺开),警惕地望向北方。
“急报里说,联盟首领是去年被我们击溃的塔尔部首领的弟弟,叫巴图。这人比他哥哥更狠,不仅联合了周边六个部落,还从西境买了不少精良的弯刀和弩箭。” 黄玉卿的声音平静,却字字清晰,“更麻烦的是,探报说他还带了一批会挖地道的工匠,看样子是想避开我们的正面防御。”
萧劲衍眉头紧锁,抬手揉了揉眉心:“挖地道…… 这招倒是棘手。我们的城墙虽坚固,可若是被他们从地下炸开缺口,后果不堪设想。” 他看向黄玉卿,眼中带着信任,“你有什么想法?”
“坚壁清野。” 黄玉卿几乎没有犹豫,吐出四个字。她走到城墙边,指着城外连绵的牧场和农田,“从这里到三十里外的黑风口,所有牧民和物资必须在三日内全部转移到内城和地下工事。牧场里的牛羊要么赶进内城圈养,要么……” 她顿了顿,语气狠了几分,“若是来不及,就只能忍痛处理掉,绝不能留给敌军当补给。”
萧劲衍眼中闪过一丝动容。那些牧场是黄玉卿去年手把手带着牧民建起来的,牛羊更是牧民们的命根子。可他也明白,黄玉卿说得对 —— 北境联盟擅长骑兵奔袭,若是让他们缴获了大批牛羊,不仅能补充粮草,还会士气大增。
“我这就让人去传命。” 萧劲衍当即转身,刚走两步,又停住脚步,回头看向黄玉卿,“空间里的物资…… 够吗?”
黄玉卿心中一暖。自上次途中坦诚空间秘密后,萧劲衍从未主动追问空间细节,却总在关键时刻记挂着她的难处。她轻轻点头:“放心,去年雪灾时我就特意多存了粮食和药品,还有之前改良的耐寒种子,都在空间里。这次转移,正好能把老弱妇孺先安置到空间里暂避,等内城防御稳固了再出来。”
她顿了顿,补充道:“不过空间也有局限,一次最多只能容纳三千人,而且待的时间不能超过三天,否则灵泉的能量会不够支撑。所以我们得先把最需要保护的人送进去,剩下的人还要靠内城的工事。” 这是她第一次主动向萧劲衍透露空间的具体限制,也是为了让他更清楚后续部署的可行性 —— 此前空间升级后解锁的 “储物格” 功能虽方便,但载人的限制一直是她心中的隐患,如今提前说明,也算是回收了 “空间设定边界” 的伏笔。
萧劲衍了然点头,不再多问,转身下城安排转移事宜。黄玉卿则留在城头,目光望向北方的天际线。风越来越大,似乎连空气都变得沉重起来,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
“夫人,世子来了。” 侍女青竹轻声提醒。
黄玉卿回头,看到萧明轩快步走来。才不过半年时间,少年的身形又拔高了些,脸上褪去了往日的怯懦,多了几分沉稳。他走到黄玉卿面前,拱手行礼:“母亲,城外的牧民已经开始收拾东西了,只是…… 有几个老人不愿意走,说那是他们住了一辈子的地方。”
黄玉卿叹了口气。她早就想到会有这种情况,朔北的牧民性子执拗,故土难离是常情。她沉吟片刻:“你带些粮食和药品过去,告诉老人们,不是我们要放弃他们的家,而是等打退了敌军,我们还能回来。若是现在不走,不仅他们会有危险,还会拖累整个朔北。”
她顿了顿,又道:“另外,你让人把咱们之前准备的压缩肉干和御寒的棉衣给牧民们带上。告诉他们,到了内城,不会让他们受冻挨饿。”
萧明轩点头应下,正要转身,黄玉卿又叫住他:“明轩,你还记得去年母亲教你的‘预警网’吗?”
萧明轩眼中一亮:“母亲是说,用牧民的马队当眼线,在边境线外布置哨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