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重生归来我靠祖传编艺发家了 > 第二十八章 雪融春晓

第二十八章 雪融春晓

    第二十八章 雪融春晓 (第2/3页)

漆、金粉、细笔,还有一叠关于金缮工艺的资料。

    “金缮的本质是敬畏。”王夫人戴上眼镜,语气温和却有力,

    “敬畏物品的残缺,承认时光的流逝。我们用最珍贵的材料去弥补残缺,不是掩盖,而是升华。”

    理念很动人,但实践起来却困难重重。

    第一个难题就是材料兼容性。金缮用的生漆粘稠,柳编材质多孔且富有弹性,第一遍尝试,生漆根本无法在柳条断面上有效附着,反而弄得一塌糊涂。

    柳青有些气馁。

    爷爷却眯着眼看了半天,转身去厨房鼓捣了一阵,端来一小碗微黄的胶质。

    “试试这个。你奶奶以前补老物件用的,用鱼鳔混了点桑皮汁。”

    爷爷将胶轻轻涂在裂缝处,“这东西软,能跟着柳条一起呼吸收缩。”

    果然,天然胶的柔韧性完美匹配了柳条的特性,提供了完美的基底。

    柳青小心翼翼地将裂缝对齐粘合,虽然仍能看到痕迹,但结构总算完整了。

    接下来是描绘金线。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稳定的手法。

    柳青第一次尝试,手一抖,金粉画出了界,一道美丽的金线变成了一团难看的污渍。

    “心不静,手就不稳。”爷爷在一旁慢悠悠地泡着茶,

    “你当它是伤疤,它就永远是伤疤。你当它是条新路,它就能通到别处去。”

    王夫人则拿起另一支笔,蘸了点清水,在桌上练习:“不要想着‘画’一条线,要想着‘引导’金粉,让它自己流入裂缝的轨迹中。你是引导者,不是创造者。”

    柳青深吸一口气,摒弃杂念。她不再想着这是陈琛和林薇造成的破坏,不再想着这是对自己的羞辱。

    她只看着那道裂缝,把它看作河流,看作柳树的纹理,看作时间自然走过的一道痕迹。

    她重新蘸取生漆,沿着裂缝最细微的凹凸慢慢引导,动作轻缓而稳定。

    这一次,金色的细线流畅地延伸开来,完美地嵌入了裂缝之中。

    一道,两道……她完全沉浸了进去,忘记了时间。

    额头上渗出细汗,但她浑然不觉。世界缩小到只有笔尖、金粉和那道需要被抚慰的裂痕。

    当最后一道金线绘制完成,柳青几乎虚脱。她抬起头,才发现窗外已是夕阳西下。爷爷和王夫人静静地坐在一旁,眼中满是赞许。

    她低头看向手中的婚书盒,呼吸一滞——夕阳的金辉恰好洒落在盒子上,那些原本狰狞的裂痕被一道道璀璨的金线填充、勾勒,仿佛破碎的冰面下涌动着金色的熔岩。

    金线与原本的“流光柳丝”交织在一起,竟产生了一种奇异而和谐的美感,比原先完整时更富层次和故事性。伤痕不再是瑕疵,变成了作品最独特、最深刻的记忆。

    “Beautiful…”王夫人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捧起盒子,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完美!柳师傅,你完成了一次了不起的再创造!它现在是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讲述着破碎、尊重与重生。”

    爷爷没说话,只是伸出手,粗糙的指腹轻轻掠过一道金线,微微点了点头。这对柳青来说,已是最高的褒奖。

    疲惫一扫而空,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与平静充满了柳青的内心。

    她修复的不仅仅是一个物件,更是修复了自己彼时被轻慢、被践踏的心境。

    当晚,在王夫人下榻的县城宾馆房间里,一份简单的合作协议签署了。

    “璞玉基金会将提供首期二十万资金,用于工坊的设备升级、老匠人补贴和‘非遗数字档案库’的建立。”

    王夫人微笑着递过支票,“我希望首先系统性地记录整理你奶奶的手稿和李阿婆那样的老匠人的技艺。很多宝贝,再不抢救就真的没了。”

    柳青握着那张沉甸甸的支票,感觉接过的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对了,”王夫人送她出门时,似不经意地提起,“修复后的作品,我给它起了个新名字,叫‘裂帛’。”

    裂帛——撕裂的绸缎,却带着一种决绝的美。柳青反复咀嚼着这两个字,心中豁然开朗。

    回村的路上,雪花又开始飘洒。柳青却觉得心中暖意盎然。她掏出手机,拍下车窗外的雪景,发了一条朋友圈:

    “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亦是金粉流淌之处。”

    没有配图,没有定位。但她知道,有些人能看懂。

    车子路过陈家办婚宴的酒店,霓虹依旧闪烁。柳青平静地收回目光,心中再无波澜。

    她的世界,已经有了更广阔、更明亮的天地。

    ---

    腊月三十,清河镇的年味被一场大雪衬得格外宁静。

    柳青坐在工坊里,守着红泥小炉煮茶,窗外是被雪覆盖的安静村落。

    手机还在不知疲倦地震动。从婚宴回来开始,咨询电话和微信好友申请就没断过。

    “请问是做了那个会发光的婚书盒的柳老师吗?我想订个一样的!”

    “你们接国外订单吗?我朋友在纽约想买!”

    “能不能拍个短视频教教怎么编那个流光效果啊?”

    声音嘈杂,目的各异。

    柳青喝口热茶,没有回复。

    爷爷说得对,热闹易得,静心难求。

    这些追着流光来的,大多不是真心认可柳编价值。

    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张磊带着一身寒气进来,眼镜片上蒙着白雾:“青姐,你看这个!”

    他兴奋地打开笔记本电脑,展示一个新开发的小程序界面。简洁的页面上,一个虚拟的柳编作品缓缓旋转,右侧有「编织者」「技法」「故事」三个标签。

    “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非遗溯源』。”

    张磊点开「编织者」,李阿婆布满皱纹的笑脸出现在屏幕上,“每个作品都会生成独有二维码,客户扫码就能看到是谁、用什么技法、花了多长时间做的这件东西。”

    柳青眼前一亮:“这个好!让产品自己说话。”

    “我教你用。”张磊拿出手机,对着桌上一个练习用的杯垫扫码,屏幕立刻跳转到周明的介绍页面,还有段他学习龟背纹的短视频。

    一直沉默旁观的爷爷突然伸出手:“给我试试。”

    张磊愣了一下,赶紧把手机递过去。爷爷笨拙但认真地扫描二维码,盯着屏幕上跳出的信息看了很久,久到柳青以为他哪里不会操作。

    “能加上柳条什么时候砍的吗?”爷爷突然问。

    张磊没明白:“什么?”

    “柳条的生长时间、砍伐时辰、晾晒天数。”

    爷爷指着手机屏幕,“这些才是根本。光看人脸有什么用?”

    柳青和张磊对视一眼,同时看到对方眼里的惊喜。

    他们一直觉得爷爷排斥新技术,原来他只是不喜欢花架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