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审慎之心 (第1/3页)
柳青找到正在调试系统的张磊,“帮我仔细查查省城的‘拾光文创’,还有程诺这个人。”
张磊推了推眼镜,立刻明白了柳青的顾虑:“没问题,青姐。这种事确实得慎重。
两天后,张磊带着一份整理好的资料找到柳青。
资料显示,“拾光文创”确实是一家颇有实力的公司,主打高端文创产品和文化项目运营,估值不菲。程诺的履历也很光鲜:海归、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多个文化项目的策划人。
然而,在几条不起眼的行业论坛旧帖里,张磊发现了些端倪:
有匿名用户抱怨“拾光文创”合作后期压缩成本、过度追求商业化导致产品品质下降;
还有帖子提及他们曾与南方某藤编代工厂有过不愉快的解约纠纷,似乎涉及设计版权争议。
“青姐,”张磊谨慎地说,“公司实力是有的,程诺本人能力应该也很强。但看起来,他们对‘控制权’和‘利润’看得很重,而且……扩张速度很快。”
柳青的心沉了一下。
但是目前有林氏家族虎视眈眈的形势下,通过几家对比,程诺的“拾光文创”最有实力。
当晚,柳青召集了爷爷、王婶、周明和张磊,在工坊开了个小会。她将调查结果坦诚相告。
周明首先说:“虽然我知道那种精英范儿的人不可能真心看得上咱们这小作坊,肯定是想利用我们!但是能被利用也说明我们有价值啊!而且有了资源有了资金,我们的产品肯定能卖爆……”
王婶也小声附和:“是啊青丫头,人家大公司有路子,咱们的东西能卖得更远…”
张磊的意见比较中立:“从发展角度看,资本注入确实能解决我们目前的产能和渠道瓶颈。风险与机遇并存。关键在于合作条款怎么签,我们能否保持主导权。”
所有人都看向一直沉默的爷爷。
爷爷吧嗒着旱烟,烟雾缭绕中,他的表情看不真切:
“狼吃肉,天经地义。怕的是,咱把自己当块肉送上去。”
他磕磕烟袋锅,“青丫头,你想咋办?”
柳青深吸一口气:“程诺是目前最合适的人选。可以合作,但不是他说的那种。我们不做他的代工厂,也不完全依赖他的渠道。
我们可以做一个限量联名系列,比如一年只合作十二件,或者二十件顶级作品。我们用我们的技法,融入他的设计理念,共同署名,独立定价。”
“这个好!”周明眼睛一亮,“逼格高,还不受制于人!”
王婶算了算:“一年要是能卖出十几件天价的,那也比瞎忙活强!”
张磊点头:“这样主动权在我们手里,风险可控。”
爷爷没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接着,又讨论到柳藤椅的宣传。周明极力主张立刻发Instagram:“这么好的东西,不发出去亮瞎他们的眼?正好给我们的联名计划造势!”
爷爷却反对:“枪打出头鸟。底牌亮得太早,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