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坚称帝 (第2/3页)
宇文赟当上皇帝的时候,只有19岁。他觉得当皇帝没意思,让他没时间宠幸女人。于是下诏传位于长子宇文阐,并改年号为大象,自称天元皇帝住在后宫,终日与嫔妃宫女们吃喝玩乐。
杨丽华被册封为“天元皇后”。随后,她的丈夫又将其她4位女子一并册封为皇后,一时之间后宫中竟然同时有了5位皇后。
杨丽华为人大度,性格也十分柔顺,因此后宫中的妃嫔都十分敬重她,连其他4位皇后对她也非常恭顺。但是皇帝却变得极为暴虐,不仅经常找借口责罚她,还给她强加一些莫须有的罪名。面对丈夫的荒唐行径,她一直不卑不亢,这样的态度让皇帝更加恼火,一气之下竟然要逼她自尽。
她的母亲独孤伽罗知道消息后立即进宫,跪在地上向皇帝磕头,直到额头出血,皇帝才饶了她一命。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宇文赟由于过度沉溺酒色,22岁就离开了人世。
周宣帝去世前,遗命随国公杨坚辅佐朝政。
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杨坚由隋国公晋封隋王。同月宇文阐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大赦天下。立王后独孤氏为皇后,王太子杨勇为皇太子。降周主为介国公。
杨坚暗中派人害死宇文阐。宇文阐终年九岁。
宇文阐死后,杨坚假装震惊,发布死讯,隆重祭悼,谥号静帝,葬于恭陵。
杨丽华对于父亲的做法无法理解,她没有想到,父亲竟然从自己的手中夺得了政权,因此对父亲十分不满,依旧摆出自己太后的姿态。
不久隋文帝下令将她册封为“乐平公主”,杨丽华就这样从太后变成了公主。
杨坚感觉对不住女儿,但事业与感情总要顾一头,况且女婿已死,改朝换代是迟早的事。
接着杨坚又打算给女儿再找个男人,但杨丽华坚决拒绝。不过杨丽华与宇文赟有个女儿,名叫宇文娥英。既然杨丽华坚持不改嫁,杨坚就想给外孙女找个婆家。
听说杨坚要给外孙女选婿,当时来了几百个贵族公子。杨坚让杨丽华挑,杨丽华看上了一个叫李敏的人。这个李敏的爷爷和父亲都为隋朝开国立下了大功,而且他本人善骑射,人也长得帅气。杨坚以胜过公主的礼仪把外孙女嫁了出去。并且授李敏为柱国。李敏自然谢恩。
这是杨丽华,同时期还有一位女子名叫张丽华。
陈后主十六岁当太子的时候就成亲了,娶的是太子少傅沈君理的女儿沈婺华。沈皇后性端静,寡嗜欲,聪敏强记,涉猎经史,妥妥的大家闺秀。
可陈后主对这个正牌媳妇不怎么上心。他有自己的“白月光”张丽华。张丽华曾是一名歌姬,长得妖艳动人。史载她“发长七尺,油光可鉴”。
陈宣帝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与民休息,劝课农桑,南方的经济稳步发展。隋文帝虽然雄心勃勃,那时却一手解决内部矛盾,一手对抗突厥南侵,无暇顾及南方。
公元582年,陈宣帝陈顼驾崩,临终前命嫡长子陈叔宝继承皇位。按照古代立长不立贤的规矩,陈叔宝继位并没有程序上的问题,可偏偏他的二弟陈叔陵,对先帝的决定颇有异议。
在宣帝的葬礼上,陈叔陵拿出暗藏的切药刀,对准陈叔宝的脖子就是一顿乱砍。
由于事发突然,在场的陈氏宗亲都蒙了,直到陈叔宝大喊护驾,众人才反应过来。
宗亲们听到叫声立即冲出来护驾的,夺刀的夺刀,卡脖子的卡脖子,可是却没有人将注意力放在陈叔宝身上。
不幸中的万幸,陈叔宝除了一阵生疼,脖子破损,没伤到要害。
张丽华不仅漂亮,而且善解人意,能察觉陈后主的心思。陈后主即便脖子上有伤,也不忘到她那儿温存,直至痊愈。
张丽华原本祖代都是兵家,但到了她父亲这一代,不愿再依靠打杀为生,于是就专门学习织席,打算以此来养家糊口。但在战乱年代,仅有手艺也难以生存。在她10岁那年,父亲送她去参加选秀。
张丽华虽然还很年幼,但已经长得非常漂亮,很顺利地成功入选。随后,她被安排到陈朝太子侍妾龚氏的身边当一名粗使侍女。张丽华入府不久,无意中遇到了太子陈叔宝。陈叔宝一见她就觉得十分惊艳,当时就将她拥入怀中,就这样张丽华不再是下人,而是成为了太子陈叔宝的宠妃。
575年,时年15岁的张丽华生下了一个儿子,没过几年又生下了一个儿子。
陈叔陵行刺失败被杀,陈叔宝完成登基仪式,随后将国政整体打包给四弟陈叔坚,以表彰他的救驾之功。
伴随着陈叔宝的甩手掌柜式管理,陈朝的国运已经时日无多了。
陈后主即位当天颁布诏书,说要“思播遗德”“咸与惟新”。要求百官以后在劝农、求贤、禁奢、纳谏等方面给他多提意见。即位两个月后,他又颁布一则《癸亥诏》,说今后满朝文武无论官职大小,上奏折时无需避讳,有事说事,说错了也不要紧,朕不怪罪。
话说得很好听,可是真有人壮着胆子这么干的时候,他的倒霉日子就到了。
此人名叫傅縡,是陈后主身边的中书舍人,专门为皇帝起草各类诏书,文采可谓一流。他写诏书时从来不需要提前起草,“虽军国大事,下笔辄成”,陈后主对他颇为赏识。傅縡本人也刚正不阿,直言敢谏,这本来是件极好的事,可他的运气却不大好。
陈后主在位前后,南陈奢靡之风已经形成,官员私相授受的情况很常见。于是傅縡给陈后主上书,告诫他应该亲贤臣,远小人,江山才能确保永固。否则“小人在侧,宦竖弄权,陈朝的气数怕是快断绝了。
傅縡的话其实是有远见的,就在陈后主登基前一年,隋文帝杨坚已在北方称帝。比起偏安一隅的陈后主,杨坚的最高理想便是荡平四海。
然而陈后主看到傅縡的奏折后却气得要命。他派人赶到天牢质问傅縡:“我欲赦卿,卿能改过不?”
傅縡答道:“臣心如面,臣面不可改,则臣心不可改!”
陈后主大怒,下令杀了傅縡。此后朝野内外噤若寒蝉。
不过老话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处理完傅縡进谏的事,陈后主的四弟陈叔坚又闹起了幺蛾子。
由于护驾有功,再加上皇帝的授权,在陈后主养伤期间,陈叔坚俨然就是个代皇帝。皇帝代久了,难免得意忘形。大权在握的他,生起了转正的心思。他知道二哥陈叔陵是怎么死的,所以不敢轻举妄动,只是扎了个小草人,安上机关,让小草人见了自己就自动下跪磕头。
这事很快传到陈后主耳中,说陈叔坚以巫蛊之术诅咒皇帝。
早有猜忌之心的陈后主立即下旨,让陈叔坚遥领江州刺史,并荣任司空,让陈叔坚尽享尊荣,却没有实权。实际上是被架空。
紧接着,陈后主又把陈叔坚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