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独孤皇后 (第1/3页)
隋开皇七年(587)十月,伐陈大战终于拉开帷幕。
隋朝为了灭陈,几乎出动了全明星阵容。除了主帅由晋王杨广担任外,高颎、杨素、贺若弼、韩擒虎等隋朝赫赫有名的文臣武将一概参加了此次作战。
大军出发前,隋文帝专门找人印了三十万份写有陈后主罪状的檄文,派人投放到南方,以扰乱南陈民心。
隋兵大军压境,陈后主却还在夜夜笙歌。
有位名叫章华的老臣实在忍不住上了封奏折,希望陈后主反思自己的行为,赶紧下令军队发起抵抗。但在陈后主眼中,章华的面貌就如当初傅縡那般戳人心窝,所以章华很快就到九泉下与傅縡相会了。
章华被杀时,隋军的大部队已经开始渡江。
开皇八年(588年),隋军兵分三路大举南征,以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分别为三路行军元帅。这三个人,前两位是杨坚的儿子,十分年轻,代表皇室树立威信;而杨素是隋朝的新贵,多次向杨坚献伐陈之策。
在这场战争中,还有两个猛人不得不提,那就是贺若弼与韩擒虎。
贺若弼出身武将世家,对自己的本领十分自信。杨广有次问贺若弼,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谁才是真正的大将。贺若弼说,他们三人都不是,我才是殿下要选择的那个人。
韩擒虎也是个猛将,据说他本名韩擒豹,因为年少时生擒过一头猛虎,就给自己改名叫韩擒虎。韩擒虎在战场上勇猛粗犷,平时却喜欢读经史百家之书,堪称文武双全。
在这样一帮能臣猛将的率领下,隋朝大军浩浩荡荡地越过长江。
开皇九年(589年)正月,当贺若弼、韩擒虎的先锋部队横渡长江时,陈叔宝还沉醉于声色之中。那日天降大雾,目光所至都是一片朦胧,让人昏昏欲睡,仿佛末日来临前的景象。
当时建康城内还有二十万南陈精锐,若与隋军拼死一搏,或许还有胜算。可惜自大的陈后主根本没把隋军当一回事。他把护卫京师的重担交给佞臣施文庆后,又躲到后宫醉生梦死。
陈后主对隋军无动于衷,萧摩诃心急如焚。他不顾陈后主的怪脾气执意进谏,希望陈后主允许其率领兵马,在隋军立足未稳之际发起突击,尽力将其赶回江北。
但陈后主认为萧摩诃操之过急。
直到隋军全数集结到建康城下,陈后主才下令摆出“一字长蛇阵”,令萧摩诃与孔范、任忠、司马消难等组织各自的部队,发起京师保卫战。
孔范吹牛在行,打仗却是稀烂。与隋军一交锋,他的部队就全线溃败。“一字长蛇阵”最讲究的便是组织配合、首尾呼应,孔范所部失败,司马消难等部接连溃败。
萧摩诃本该是这场战役的决胜关键。但当他在前线打得火热时,后方却传来陈后主对其家人欲行不轨的消息。
萧摩诃一时分心被俘。
萧摩诃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任忠也彻底失去了抵抗之心。他主动投降韩擒虎,并引隋军自皇城南门入宫抓陈后主。
得知任忠投降隋军,陈后主彻底慌了神,口中不断念叨着“孔范误我”,但沈皇后、江总等人还镇静自若。
看着陈后主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在宫里等待接收的宰相袁宪却觉得好笑,他希望陈后主能像当初梁武帝面见侯景一样泰然自若。
可陈后主哪有梁武帝的气魄,此时的他只想着保命要紧,看见宫人都往后宫跑,他也跟着往后宫钻。当时后宫有一口名为“胭脂井”的枯井,陈后主想也没想便一头扎进里面。
隋军冲入宫城后,挖地三尺也没找到陈后主。贺若弼等人以为陈后主已经杀身成仁,这时枯井里却传来敲击的声音。隋军立即向井下呼叫,却没人应答。直到有士兵扬言要往井里扔石头,陈后主这才自认身份,并要求隋军搭救自己。
隋军将绳索抛下去,往上拉人,却发现下面异常沉重。
原来井里不仅有陈后主,还有他最宠爱的张丽华和孔贵嫔。
杨广早就听说陈后主有个宠妃名叫张丽华,妖艳无比又很有才华。于是赶紧派人去将她带来。
此时李渊和高颖正在清点宫中人员,听说杨广要将张丽华带走,两人认为张丽华是祸水,如果让她去见杨广,将来必定会乱国,于是将她和孔贵嫔一起斩杀。
杨广听说张丽华被李渊和高颖斩了,简直气病了,到嘴的肥肉没了;可他又不好去责罚李渊和高颖,只好把这笔账记在心里。后人有诗叹曰:
万紫千红莫谩夸,
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
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
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