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隋唐王朝 > 10 薛仁贵与苏定方

10 薛仁贵与苏定方

    10 薛仁贵与苏定方 (第1/3页)

    却说唐太宗和松赞干布相继去世后,唐蕃重燃战火。吐蕃不断蚕食其北方的吐谷浑,并将触手伸向西域。

    在大众的一般认知中,李治就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背景板”,其性格懦弱无能,堪称“一代昏君”。实则,大唐帝国在李治的治理下,国力蒸蒸日上,疆域面积也达到史上最大。

    得知西域吃紧,唐高宗立马派出两路大军,一路由薛仁贵率领,向青藏高原行军,剑锋直指吐蕃都城逻娑(今西藏拉萨);另一路由突厥贵族阿史那忠率领,旨在收复失地,安抚受吐蕃威胁的西域各部。前往西域的这一路军中有一个特别的人物,那便是以奉礼郎身份随军出征的骆宾王,他因此次西行成为唐诗史上较早亲历西域,并留下相关作品的大诗人。

    骆宾王出塞后,随唐军前往陌生的西域,一路上他既惊叹西域异于中原的景象,又感慨塞外行军的艰难,“溪月明关陇,戎云聚塞垣。山川殊物候,风壤异凉暄。”他因思念故乡而辗转反侧,“乡梦随魂断,边声入听喧。”也为奔赴前线而踌躇满志,“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场战争并未给骆宾王建功立业的机会。

    咸亨元年(670年),由名将薛仁贵率领的主力部队,在大非川(在今青海中部)遭遇出乎意料的大败,全军被迫撤退。这场失败不能全怪薛仁贵,他原本制定的计划是由辎重部队留守后方,自己率领轻锐部队奇袭吐蕃军。但副将郭待封不听老将之言,轻敌冒进,最终尽失粮草军械,遭受吐蕃大军围攻,薛仁贵不得不退兵。

    得知主线战场情况急转直下,心忧国事的骆宾王无疑遭受沉重打击。他在营地中遥望夕阳,悲愁涌上心头,写下这首《夕次蒲类津》:

    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

    大非川之败后,唐朝为避吐蕃之锋芒,不得不放弃西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吐蕃在攻陷西域十八州后,又趁机占据了安西四镇,迫使唐朝将安西都护府迁回西州。这一时期,蕃强唐弱,唐军被迫转入守势,西域岌岌可危。

    唐高宗立刻派薛仁贵长子薛丁山领兵增援。

    樊梨花的父亲樊洪本是西突厥寒江关关主,薛丁山走到寒江关时,樊梨花和父亲投靠大唐,樊梨花遵从师命嫁给薛丁山为妻。

    樊梨花才貌双全,她跟着薛丁山一起征战四方,立下赫赫军功,唐高宗念其军功,破例封其为威宁侯

    苏定方,本名苏烈,表字定方。年及弱冠,出身冀州豪强的他便拿起武器与父亲苏邕一起,组建了一支数千人的军事力量,在隋末的乱世中讨伐流寇,保境安民。

    那时冀州一带烽烟四起,势力最强的流寇,当属清河郡张金称的队伍.

    出身农民阶层的张金称,是隋末山东起义军的领袖之一。早期起兵之时,他尚抱有一丝解救百姓于水火的善心。可到后来引用司马光的话来说,就是“金称比诸贼尤残暴,所过民无孓遗”。这个表述可能有正统王朝对张金称一伙的贬低之意,但无法否认,这个时候的张金称已为祸一方。

    隋大业十二年(616年),隋炀帝令太仆杨义臣自辽东回师,全权负责山东一带剿匪事宜。作为当地有名的民间保安力量,苏定方的队伍也加入了此次清剿行动中。在杨义臣与苏定方的密切配合下,张金称最终兵败身死,早早退出争霸天下的征途。

    苏定方的父亲去世后,苏定方代领其众,继续维护着地方的和平与稳定。然而,逐渐席卷天下的隋末农民起义,还是将他推入了时代的浪潮之中。

    经过一番兼并攻伐,河北、山东一带纷纷归附窦建德。

    窦建德为人豪义,喜侠节,在十里八乡中威望甚高。与苏定方一样,窦建德起兵的理想也是为了保境安民。在共同理想的驱使下,两人走到了一起,为百姓共谋福利。

    在窦建德军中,苏定方颇受赏识。窦建德麾下大将高雅贤将其收为养子,好生培养。之后,跟随着义父高雅贤和首领窦建德的步伐,苏定方迅速在隋末的战场上成长为一员骁将。

    可惜时运不济,在与唐朝争夺天下的过程中,窦建德兵败虎牢关。苏定方只能追随义父高雅贤,投身刘黑闼军中,再举义旗。

    唐武德五年(622年)正月,刘黑闼自称汉东王,宣布继承窦建德遗志,力讨大唐。

    刘黑闼其人正如《隋唐演义》中所描述的那样,狡诈蛮横,嗜好赌博。罗士信(罗成的原型)、徐世绩、薛万均兄弟等皆曾折辱于其手,堪称大唐名将的噩梦。

    不过,在唐朝大军持续进攻下,刘黑闼大军折损十之七八,高雅贤也死于罗艺之手,以窦建德、刘黑闼为首的河北势力彻底败亡。

    尽管在刘黑闼手下的大部分时间,出于使命的要求,苏定方一直与唐朝军队为敌。但刘黑闼败亡后,李唐方面并没有怪罪于他。

    此时,因感念高雅贤的提携之恩,小有名气的苏定方甘为一介平民,回家种地。

    许是因为个人名气,在沉寂一段时间后,苏定方被唐朝征用。至迟于贞观初年,他出任大唐匡道府折冲(官阶正五品下),效力军前。

    彼时,李世民已通过玄武门之变,成功谋得皇位。解决完内部矛盾后,他把目光放到了更远的北方草原,那里是**厥汗国的天下。隋末天下争雄之际,**厥汗国曾是各路诸侯想尽办法巴结的“大佬”,唐朝也不例外。

    在**厥可汗的帮助下,唐军相继击败了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并最终建立了大一统帝国。只是,当中原天下渐定之时,如此强大的**厥汗国未免将成为唐朝未来扩张的重大威胁。

    双方必有一战!

    贞观三年(629年),腾出手来的唐太宗李世民终于按捺不住狂躁的内心,以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兵发六路,消灭**厥汗国。作为唐军将领,苏定方被主帅李靖选为先锋官,统帅部分骑兵参与战斗。

    经过数月战斗,唐军逐渐将**厥颉利可汗的部队驱赶到了阴山一带。在战场形势愈发明朗的情况下,颉利可汗提出求和,希望通过缓兵之计,为自己争得救命时间。

    此时为麻痹颉利可汗,李世民一边命莒国公、礼部尚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