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立根原在破岩中 (第1/3页)
无论我到过哪里,经过怎样的一些人和事,那都是我该经历的事,遇见该遇见的人。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让自己被命运的暴风雨淋湿。内心纵有千般的不愿,万般的无奈,那又如何?生活更多的是寒凉与苦楚,哪有那么多万事如意?我希望自己未来是棋琴书画、诗情画意,怎奈何人生还是风吹雨打、百般摧残。一个声音告诉我:慢慢来,不要着急!人生之路长着呢。厚积薄发,磨砺前行,让自己成为人生中最好的自己。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时针已经转到1985年3月。还有两个月马上就要进行预考了,如果今年又像去年一样,又过不了预考那道坎,那就够自己喝一壶了。前车之鉴还没消停,又要重蹈覆辙,我有勇气承受如此大的打击吗?我真感觉自己有些浑浑噩噩了。
由于学习方法的问题,很多知识点依然无法超越,就连需要死记硬背的政治、历史、地理,很快就忘记了。我还是原来那个我,一点没有改变,只能一次次接受命运的弄人,一次次走向失望乃至绝望吗?
现在想来,当时根本不懂得如何去利用技巧去掌握知识点。而只是采取单一而又机械的死记硬背的粗糙方式,看了这又忘记那,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自己根本没有勇气去测试一下诸多的知识点。
当年的学习方法粗糙而又生搬硬套。只是一遍遍地看,看完了又另起一页,但从来不知道去检验所学的知识点。也许就是根本没有勇气采取自测的方法,去检测一下刚学的知识点。
要么就是怕扯下这最后一层遮羞布而已。让自己残留一点点自我安慰,以自欺欺人的方式应付即将到来的最后一搏。
参加工作之后,我自己总结了一套学习上的特殊记忆方式,这种记忆方法就是“放电影法”。
多年后,参加工作之后,通过函授大专考试、广西大学自考法律本科考试和广西师大在职研究生考试,乃至一次性通过“天下第一考”——国家司法考试获A证(即后来的国家法律资格考试)。
本人就是采用这种屡试不爽的特殊复习法——“放电影法”,应付即将到来的考试。且战必胜,攻必克,攻城略地,莫不降下,受益匪浅。
2012年6月,自己带领S县司法机关十四名干警,参加广西师大在职研究生班学习考试。面对年纪与我相差一大截的年轻人,作为主官的我,始终保持昂扬、饱满的战斗姿态。
每次考试之前的备战,我都采取这种“放电影法”的复习方式应付即将到来的考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其实这种“放电影法”就是采取每复习一个章节,然后放下书本进行自我检测。一旦检测到对所学知识点有所遗忘,即马上翻开书本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复习、记忆,然后再合上书本进行检测。直到完全掌握好知识点后,才进入下一章节的复习、检测。
通过“放电影法”对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回忆、检测,有的放矢,这样经过来回多个回合的强化检测、记忆,所学知识点逐一储存在记忆库存中。
这样的强化学习、记忆对于即将到来的应试性的教育,或者说填鸭式教育来说,可以说是小试牛刀。真正做到了以不变应万变,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到其间,道在人为。
几次“实弹”比赛,枪枪中了把心,一时间,把一帮年轻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师父师父地喊个不停。他们多数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甚至几经周折,最后勉强才得以通过考试。还有几位当年叱咤风云的几位勇士,在参加第一次考试后,由于没有通过便半途而废。
参加广西师大在职研究生考试时,我除了英语补考了一次,其他各科都是比较顺利地通过,他们都向我伸出了大拇指。有了良好的学习方式,确实事半功倍,也让这帮兄弟们刮目相看。我在实战中总结出来的一套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得到检验,也得以发扬光大,让我好好骄傲了一回。
他们说,看,这姜还是老的辣,这就是传说中的大哥形象。我这一套这自我摸索的“放电影法”,如果抽时间再琢磨琢磨,说不定在江湖中是独门绝技呢,果真总结得到位的话,是要大放异彩的了。
时间再回到1985年3月,那个即将进入战场的特殊时期。又即将面临一场你死我活的厮杀,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临战前的二三个月,班主任已经找我谈了一次话,他根据我目前不在好的状态,没有给我过高的目标,其实给也没用,他知道我的实力不允许自己夸夸其谈。
中专,他说你的目标就定位在中专。其实如果果真能够考上中专,你的祖坟也就冒青烟了。为什么呢?因为你别看它就是一个中专,考上的话,就可以把农村户口迁到学校所在的城市,也就是吃上了皇粮,岂不是祖坟冒青烟了?
我也信誓旦旦。我说老师,请放心吧,我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不辜负老师们对我的期望,以回报你们的精心培养。其实呢,我真不放心自己呢,我自己对目前身心极度疲惫的状态,能否考得上中专,根本没有丝毫的信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需要何等的勇气与斗志,可困难面前我却束手无策。首先这数学这一难关始终是我永远的心病。
这一道坎我始终跨越不了,面对这个无法战胜的心魔障碍,我一直有心理阴影。“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我知道它自始进步的最大瓶颈,战胜不了它,我便无法战胜自己。
这么多年来,每每在梦里梦到数学老师,他那严厉的目光扫过我的那一瞬间,把我吓得胆战心惊、语无伦次,一次次从梦里惊醒。
老师们特别是数学老师对我一次次引导我、追问我,可我依然没有丝毫开窍。我就像个榆木脑子,无论老师怎样的苦口婆心,都无法把我这愚笨的脑子转过弯来。我感觉很对不起老师的教诲,可尽管心里有些愧疚,依然无法走出这种自我封闭的困境。
时间一天天过得飞快,临近预考之前的每次考试成绩都很靠后。一公布成绩几乎科科亮起了红灯,一时间自己也很着急,老师们也为我焦虑。
他们想这小子平时学习也很卖力的,不像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来混日子的人。可怎么一到了战场,就败得一塌糊涂,怎么搞得这小子努力归努力,可就是成绩上不来,难啊。老师们对我也摇了摇头,表示有些失望呢。
他们判定,一定是我的学习方式方法不对头,他们帮我划了重点。但他们没有工夫帮我一个人分析得失成败,他们要管的人太多。这优秀的人太多,他们要管的事儿也太多,对于我这样的一个可有可无之人,也许他们真的是无暇顾及。
有时候我也常常问自己,为何当时没有掌握“放电影法”这门独门绝技?而是至少延迟了三五年。我这榆木脑子不知怎么才开了窍,也不知道拨动了哪根旋律,终于引来了这琴箫和鸣。
如果当时在高中时代,有人教我这套特殊的记忆学习法,我敢肯定,当初的我一定也是与众不同。可这世界也就是如此奇妙,没有到开窍的时候,就得慢慢沉淀自己,此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此乃天意,天命不可违也。
这天,我与阿胜在闲聊时,我说:“阿胜,以今日之实力,兄弟当刮目相看了,一定是志在必得了吧?看来不枉这一年多来的努力,这每每挑灯夜战,头悬梁、锥刺股的干劲也没白费啊。你小子现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次预考肯定没有问题,就是考一个大专之类的院校也是不在话下啊,先恭喜兄弟了。”
“哪里哪里,余兄太恭维老弟了。不过以我阿胜今日之实力,考一个中专、大专的,估计也是水到渠成之事了。只是要考一个好一点的大学,还是有些难度的,这“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阿胜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不过,我向来也是容易满足之人,只要跳出农门,就是完胜,能吃上皇粮,就是成功,考上一个中专什么的就是今生的最大愿望了。”阿胜有些得意地说。
“是啊,”我深有同感地说道,“农家子弟都很不容易呢,这上中专、大学,就像鲤鱼跳龙门了,天大的喜事。熬个二三年学成归来,到县城分配一个好一点的单位,轻轻松松过日子,每天大酒大肉,从前的苦日子眼看就要远去喽。然后你小子再找一个温柔可人的小女人,安心过自己的小日子,再让她生一堆胖小子传宗接代,人生岂不快哉!”
“哈哈哈,你小子说到老子的心坎上了。”这小子一开心过头,匪气就上来了。“不过你小子也不赖呀,你家庭条件比我家里好,你小子即使考不上也过得比我好。哪像我们农家的孩子如此辛辛苦苦?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只有靠自己的勤奋努力了,再说,人生能有几回搏,这次就豁出去,成王败寇,没什么大不了的。”阿胜道。
“你呢,考个中专是没什么问题的,现在关键要静下心来,找到一个平衡点。我相信你的毅力与实力,你认准了事九头牛都拉不回,这是你的一个缺点,又恰恰是你的优点,你是一个极度自律和执着的强者。很多人正是缺乏你这样的韧劲,这也是你出类拔萃、鹤立鸡群的地方,你小子的命将来一定比我好,我敢打赌。”
这阿胜颇似学了几分心理学,也懂得安慰人了呢,几句话就让我心里暖洋洋的。也许他本来就是随口这么一说,然而,却让我看懂了我自己,认识了我自己。几十年前在高中补习的那一段时光,这小子对我说的这话至今还历历在目。
“哈,你小子净说些好听的话,”我笑着对阿胜道,“人贵有自知之明,自黄土坡(指仁村小学)的蛰伏之后的这几个月,我感觉自己尚完全不在状态,再如此浑浑噩噩下去,估计今年这背水一战,又将是我人生中的又一滑铁卢之战。”
我有些随性地这么信口胡诌,却竟然一语成谶,我这乌鸦嘴啊,几个月后果真印证了这句话。我再次遭遇人生的滑铁卢之战,又以失败而告终,那是后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