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遍地狼烟(三) (第2/3页)
梁山下!动弹不得!
而东路的完颜宗望(斡离不),这位“二太子”率领的所谓右路军,其战斗力与西路军相比简直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宗望的六万大军,看似旌旗招展,铁骑如云,实则外强中干!
核心女真铁骑有多少?
不过区区万余!其余皆是裹挟而来的契丹降兵、渤海、奚人、高丽仆从,以及那臭名昭著、唯利是图的郭药师常胜军!
这些军队打顺风仗、劫掠奸淫时如狼似虎,一旦遭遇硬仗、伤亡惨重,极易崩溃甚至倒戈!
更致命的是,为了追求兵临汴梁的速度快感,宗望犯下了兵家大忌,孤军深入,后方空虚!
他的前锋确实已抵达黄河北岸,遥遥威胁着汴梁,但他的根基呢?
河北广袤的土地,他根本没有力量真正控制!只是像蝗虫一样席卷而过,留下几个象征性的降兵维持秩序,脆弱不堪!
他的补给线如同一条被拉长到极限的细线,从燕京经由真定、邯郸一路蜿蜒南下,漫长而脆弱!
每一寸都暴露在攻击之下!而他真正能用于围攻汴梁的核心机动兵力,经过沿途分兵驻守、损耗,早已大打折扣,绝非纸面上的六万之众!
此刻!就是此刻!
粘罕被河东军民用命拖住!大宋举国之力,只需专注对付宗望一路!而且是对付最虚弱、最致命的这一路!
有远见的人已经望到这一幕,皇城司探子拼死传递消息,也有诸多不甘心亡国的契丹人在暗中伸出援手,将足以扭转乾坤的消息送上赵佶案头。
金宋两败俱伤,便是他们复国的时机!
汴梁皇宫大殿上,李纲的双眼通红,手指重重砸在地图上宗望那条细长的补给线上:“官家!粘罕困于河东,寸步难移!宗望孤悬河北,后路空虚!若他敢渡河,此乃天赐良机!千载难逢!”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颤抖:
“西军!速调西军!”
他指向地图上的潼关,“种师道老将军!姚古将军!尽起我大宋最精锐的秦凤、泾原、熙河劲卒!星夜兼程,出潼关,直插洛阳!然后,像一把烧红的尖刀,狠狠捅向宗望的后路,直奔黄河北岸渡口!断了他的退路!把他这只瘸腿的狼,锁死在黄河南岸!”
西军哪怕再是伐辽失败,其战力也绝非汴梁禁军可比!
“河北!点燃河北!”
李纲的手指又重重戳向河北大地,“多少忠贞义士仍在抵抗!告诉他们,朝廷没有忘记他们!烧金贼的粮草!断金贼的道路!杀金贼的走狗!让宗望的屁股后面,处处烽火,夜夜惊魂!”
“汴梁!”
李纲猛地转身,目光灼灼地盯着御座上的赵佶,“官家!此刻当乾纲独断!任命臣总揽城防及城外战事!集结京城所有禁军、厢军、敢勇民兵!打开武库,武装百姓!我汴梁百万军民,同仇敌忾!只待西军兵锋逼近,河北烽烟四起,宗望军心大乱之际,臣当亲率大军,出城迎战!
与西军前后夹击,将完颜宗望这头纸老虎,连同他那支乌合之众,彻底碾碎在黄河岸边!”
李纲的声音如同洪钟大吕,震得殿宇嗡嗡作响,“此战若胜,宗望授首,东路军灰飞烟灭!粘罕闻讯必胆寒!河东之围自解!我大宋国威重振,中兴可期!官家!此乃扭转乾坤,再造社稷之战!不可犹豫啊官家!”
朝堂之上,立刻喧闹!
主战派热血沸腾,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然而,阴影无处不在!
中书侍郎(副宰相)张邦昌那张白胖的脸瞬间失了血色,尖利的嗓音几乎要刺破屋顶:“李纲!你…你这是要陷官家于万劫不复!金兵势大,野战无敌!粘罕虽一时受阻,破太原只在旦夕!宗望大军就在河北,渡河旦夕可至!
你让西军精锐远离根本,长途奔袭,万一有失,陕西危矣!让将士们出城浪战?万一…万一汴梁有失,谁来担这泼天大罪!你这是祸国!是拿江山社稷做赌注!”
赵野等主和派如同应声虫,纷纷附和,涕泪横流地描述着金兵破城后的惨状,好似李纲的方略才是毁灭的根源。
宰相(首相)王黼更是忧心忡忡地补充:“西军乃国之柱石,若倾巢而出,西夏趁虚而入,又当如何?此计太过行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