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乱世龙渊:青铜罗盘震三国 > 第十三章阳翟访贤,荀彧指引

第十三章阳翟访贤,荀彧指引

    第十三章阳翟访贤,荀彧指引 (第3/3页)

观火,不知能否为渊指点一二,这乱世之中,该如何招揽贤才,又该如何规划长远之策?”

    荀彧微微挑眉,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对林渊这样的低级军官能有这番见解颇为意外,沉吟片刻后说:“乱世求贤,需以诚心、仁德服人。且要明确自身之志,让贤才知晓跟随于你,确有平定天下、拯救苍生之可能。林将军对各州局势竟如此了解,倒是令彧刮目相看。”

    林渊面露思索之色,而后诚恳道:“先生过奖。渊还认为,当前朝廷式微,地方势力割据之势渐成。若想稳固根基,除了发展自身,还需利用各方矛盾。让他们外族相互消耗,使其不与中原势力轻易为敌,从而稳定北方边境。不知先生觉得此想法是否可行?”

    荀彧见林渊不仅对局势了解深入,还能提出如此独到的策略,心中对其多了几分认可,缓缓道:“对外,可审时度势,或结盟,或征伐,灵活应变;对内,需赏罚分明,安抚百姓,让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如此方能上下一心,共御外敌。你能有这般见解,实属难得。”

    林渊再次行礼,言辞恳切:“听先生一番话,胜读十年书。渊虽有满腔抱负,却如在迷雾中前行,今得先生指点,仿若见到一丝曙光。还望先生不吝赐教,多予指导。”

    荀彧见林渊求知若渴,态度谦逊,且对天下局势有着远超常人的认知和深刻思考,心中好感更甚。

    林渊见状,趁机道:“如今天下大乱,黄巾肆虐,生灵涂炭。久闻先生大才,恳请先生出山相助,平定叛军,救百姓于水火。先生若能出山,以您的谋略,必能凝聚人心,荡平贼寇。如今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唯有先生这样的大贤,才能拯救苍生。” 他说话时,双手不自觉地握紧又松开,显示出内心的紧张与期待。

    荀彧闻言,神色平静却透着坚定:“林兄之志,彧深感敬佩。然彧一心教书,无出仕之念。故不能追随林兄,还望海涵。朝廷腐败,宦官弄权,虽有心匡扶汉室,但深知仅凭一人之力难以改变大局。如今只想在这书院中,为天下培养贤才,以报汉室。” 他的语气沉稳,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深思熟虑。

    林渊虽感失望,但知道强扭的瓜不甜,诚恳道:“先生忠义之心,渊十分钦佩。如今天下纷争不断,非一人之力可扭转乾坤。不知先生可否为渊推荐贤才?若得能人相助,渊定当以礼相待,与之一同为朝廷出力。先生乃士林楷模,能得您举荐的必是大才。” 他的话语中带着恳切,眼神中满是期待,同时还讲述了自己在长社之战中的经历,以及对未来局势的看法,希望能得到荀彧的认可。

    荀彧轻抚长须,沉思片刻,说道:“我有一友人,姓戏名志才,虽身体孱弱,却胸藏锦绣,有经天纬地之才。他善谋奇策,观天下大势如掌上观纹。曾言‘乱世之中,唯有审时度势者方能立足’,对兵法谋略、人心诡谲皆有独到见解。他曾分析,如今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不仅有黄巾之乱,世家大族亦在暗中谋划,天下局势必将更加复杂。只是他生性淡泊,不喜世俗应酬,如今赋闲在家,或许愿与林兄共谋大事。” 说起戏志才,荀彧的眼中露出一丝赞赏。

    林渊大喜,连忙追问:“不知先生可否告知戏先生住处?若能得见,渊必定以诚相待。先生的举荐之恩,渊没齿难忘。” 他向前半步,脸上满是急切。

    荀彧微笑点头:“林兄出书院往东,行三里,过一条小溪,见一竹林环绕的小院便是。戏志才常于院中抚琴读书,只是他不喜被人打扰,林兄前往时还需耐心。他性喜安静,若贸然打扰,恐难成事。他每日清晨都会在院中练剑,虽身体不佳,但剑术却颇为精妙,其剑法中蕴含着独特的谋略之道。” 他细心地叮嘱着,仿佛在对待自己的晚辈。

    林渊再次深深行礼:“多谢先生指点,他日若有所成,必不负先生所托。先生今日之情,渊铭记于心。若有需要,渊愿为先生赴汤蹈火。” 说罢,他恭敬地退下,转身时,心中满是对即将见到戏志才的期待。

    告别荀彧后,林渊满怀期待地朝着戏志才的住处走去。一路上,他的心中既兴奋又忐忑。兴奋的是,若能得到戏志才这样的大才相助,自己在这乱世之中便多了几分胜算;忐忑的是,不知戏志才是否愿意出山,又该如何说服他。他想象着如果能得到戏志才的辅佐,未来该如何施展抱负,如何让这乱世重归太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