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诸天火红年代,冰箱每日刷新 > 74.倾囊相授

74.倾囊相授

    74.倾囊相授 (第3/3页)

  “车间报上来的数据、报表、反映的问题,不能照单全收,要像沙里淘金一样梳理清楚。

    哪些是亮点要突出,作为成绩;哪些是难点要剖析,作为改进方向;哪些是普遍性问题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数据尤其要小心,要交叉印证,刨根问底,确保真实可靠,经得起任何推敲!

    弄虚作假,那是自掘坟墓!”

    他眼中闪过一丝对弄虚作假的深恶痛绝。

    “最后,才是组织文字。”

    他拿起那支笔尖磨得有些秃、却依旧被擦得锃亮的旧钢笔,在空白纸上快速画了几个方框,如同构建一个精密的骨架:

    “结构要像盖房子,骨架要硬,基础要牢。

    总起部分讲形势意义,要站得高,但也要接厂里的地气。

    主体部分讲具体做法和成效,要实打实,用数据和事例说话,切忌空泛。

    问题部分要切中要害,但措辞要把握好度,不能太尖锐,更不能把矛头指向不该指的地方,最好能自然过渡。

    建议部分要实在可行,不能是空中楼阁,要让人觉得有操作性。

    语言嘛……”

    他放下笔,总结道:“要平实,像老农说话,少用花里胡哨的形容词,多用动词、名词,干净利落。

    特别是给赵厂长的东西,更要直来直去,开门见山,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他最烦云山雾罩!”

    阳光明听得极其专注,眼睛一眨不眨,仿佛要将每一个字都刻进脑海。

    他手中的笔记本已经翻开,笔尖飞快地在纸上移动,留下沙沙的声响。

    周炳生这番倾囊相授,如同久旱落甘霖,精准地浇灌在阳光明最需要知识滋养的土壤上。

    他前世秘书经验虽丰富,但确如周炳生所言,欠缺对这个火红年代特有规则、语境、禁忌以及那些微妙到毫厘分寸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周炳生的经验,正是他立足当下、迈向目标最急需弥补的那块关键短板!

    他感到一种豁然开朗的兴奋和充实。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