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优秀小说 > 学三国 > 第十回 时势变幻 第十一回 好人缘 知彼皆能救命

第十回 时势变幻 第十一回 好人缘 知彼皆能救命

    第十回 时势变幻 第十一回 好人缘 知彼皆能救命 (第1/3页)

    第十回时势变幻

    一、用良谋小胜

    李傕、郭汜打算杀了献帝,张济、樊稠劝阻并建议:先去帝羽翼,然后杀之,天下可图也(欲砍大树,先去枝叶,光杆司令更易扳倒)。

    李、郭二人听从其建议,因“功”向献帝要官(奖功罚罪,自然之理)。

    献帝只能应允,李傕、郭汜既掌大权,残虐百姓,密遣心腹侍帝左右,观帝动静(最了解自己的不是朋友而是敌人,若不如此,敌人早已被灭)。

    因采人望,特宣朱儁入朝封为太仆,同领朝政。

    西凉太守马腾、并州刺史韩遂二将引军杀奔长安来,声言讨贼。

    二将先曾使人入长安,结连侍中马宇、谏议大夫种邵、左中郎将刘范三人为内应,共谋贼党。

    李傕、郭汜、张济、樊稠闻二军将至,一同商议御敌之策。

    谋士贾诩建议:深沟高垒,坚守以拒之(远来之敌,疲惫之师,熬之)。彼兵粮尽,必将自退,然后引兵追之,二将可擒矣(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之精髓。敌退我追,取战果之捷径也)。

    李蒙、王方主动提出领兵迎敌,贾诩则建议:张、樊两将军屯兵于险峻的长安西二百里盩厔山,坚壁守之,待李蒙、王方自引兵迎敌,可也(有备无患,留一手方沉心静气)。

    李傕、郭汜依计而行。

    马腾之子马超一枪刺死王方,活捉李蒙。

    李傕、郭汜见贾诩有先见之明,重用诩计。

    李傕、郭汜得知侍中马宇、谏议大夫种邵、左中郎将刘范三人为内应,尽收三家老少斩于市。

    马腾、韩遂见军粮已尽,内应又泄,只得拔寨退军。

    李傕、郭汜令张济引军赶马腾,樊稠引军赶韩遂,西凉军大败。

    马超在后死战,杀退张济。

    樊稠去赶韩遂,韩遂与樊稠攀交情,樊稠以“上命不可违”为由拒之,韩遂又以“为国而战”为由劝樊稠(生死之际,能动口尽量少动手),樊稠听罢,放走了韩遂。

    李傕之侄李别,见樊稠放走韩遂(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既然做了就应想到后果),回报别叔。李傕大怒,便欲兴兵讨樊稠。

    贾翊建议:设一宴,请张济、樊稠庆功,就席间擒稠斩之(酒席宴间,捉拿反叛,省时省力)。

    李傕依计而行,将樊稠于席间斩杀,将樊稠军拨与张济管领,张济自回弘农去了。

    李傕、郭汜自战败西凉兵,诸侯莫敢谁何(杀鸡儆猴,压众良方)。

    二、趁势而起

    青州黄巾又起,太仆朱儁保举曹操破群贼。

    李傕星夜草诏,差人命曹操与济北相鲍信一同破贼。

    操领了圣旨,会合鲍信,一同兴兵,击贼于寿阳。

    鲍信杀入重地,为贼所害,操追赶贼兵,降者数万。

    操即用贼为前驱(以夷制夷,降兵的正确用法),招安到降兵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

    操择精锐者,号为“青州兵”,其余尽令归农(合理分工,管理之始)。

    操自此威名日重,捷书报到长安,朝廷加曹操为镇东将军。

    操在兖州招贤纳士,人才、谋士的相互推荐,曹操均以礼相待,得了众多谋士(礼贤下士,招揽人才的应有姿态)。

    招揽数员虎将,曹操更是亲自相迎,赏赐有加(文臣武将,各有不同,礼遇之法自然不同)。

    曹操声势壮大,遣泰山太守应劭,往瑯琊郡取父曹嵩。

    三、拍马屁拍在马蹄子上

    道经徐州,太守陶谦欲结纳曹操,知操父经过,款待两日。

    曹嵩要行,陶谦亲送出郭,特差都尉张闿,将部兵五百护送(传言:张闿抢劫的幕后主使便是陶谦,乱世当中“老实人”无法存活!)。

    张闿见财起意,将操父全家杀害(贼性不改,终难成大事)。

    应劭死命逃脱,投袁绍去了(失职保命之辈,当斩也)。

    曹操得知其父全家遇害后,准备洗荡徐州,报仇雪恨(深仇大恨,更应弄清状况,徒添仇恨,不智)。

    四、仇恨蒙蔽了双眼

    遂留荀彧、程昱领军三万守鄄城、范县、东阿三县(守住根基,方可图未来),其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