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时也运也 因小失大 (第1/3页)
一、捡漏
杨奉识破是李乐,遂令徐晃出战,李乐被徐晃一斧砍于马下,杀散余党,保护车驾过箕关。
太守张杨具粟帛迎驾于轵道,帝封张杨为大司马(危难之际,有功之臣,当重赏)。
帝入洛阳,宫室烧尽,街市荒芜,无可为食,多有死于颓墙坏壁之间者。
太尉杨彪向帝请示:前蒙降诏,未曾发遣,可宣曹操入朝,以辅王室(权责分明,是尽忠职守的前提)。
帝应允,即差使命赴山东,宣召曹操。
荀彧向曹操建议:效仿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奉天子以从众望(“奉天子以令诸侯”,称霸之计也)。
曹操准备起兵之时,天使到来宣召,操接诏,克日兴师(名正言顺,师出有名,方是“正义之师”)。
李傕、郭汜领兵将到洛阳,董承向帝建议:城郭不坚,兵甲不多,且奉驾往山东避之(明知不敌,避其锋芒为上)。
帝从承言,即日起驾望山东进发。
前差往山东之使命告知帝:曹操尽起山东之兵,应诏前来,闻李傕、郭汜犯洛阳,先差夏侯惇为先锋,引上将十员,精兵五万,前来保驾(以实事赢人心,极易!及时互通“好意”,更为重要)。
帝心方安,曹操领大军前来,先拜见献帝,献帝大喜,大封曹操。
二、大权在握
李傕、郭汜知操远来,议欲速战(远来之师,趁其立足未稳,攻之,可也)。
贾诩趁机建议李傕投降,幸得众人相劝,免于一死,贾诩单马走回乡里去了(道不同,不相为谋)。
曹操大败李傕、郭汜,率众连夜追杀,剿戮极多,降者不计其数。
傕、汜望西逃命,自知无处容身,只得往山中落草去了。
曹操回兵,仍屯于洛阳城外。
杨奉、韩暹害怕曹操掌重权后不能相容(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成年世界里,利益为一切之根源),入奏天子,只以追杀傕、汜为名,引本部军屯于大梁去了。
操见董昭眉清目秀,精神充足,与众不同,料定昭必为能人,曹操以礼相待,进而攀交(异能高人,当另眼相待),见昭言语投机,操便问以朝廷大事。
董昭建议:移驾许都为上策,行非常之事,有非常之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