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回 变天 (第2/3页)
华歆言:昔曹操受王爵之时,三辞而诏不许,然后受之(足见曹操胜丕数筹!),今帝可再降诏,曹丕自当允从。
帝不得已,又令桓阶草诏,遣高庙使张音,持节奉玺至魏王宫。
曹丕开读诏言:咨尔曹丕,上书谦让。帝窃为汉道陵迟,为日已久;幸赖武王操,德膺符运,奋扬神武,芟除凶暴,清定区夏。今王丕缵承前绪,至德光昭,声教被四海,仁风扇八区;天之历数,实在尔躬。昔虞舜有大功二十,而放勋禅以天下;大禹有疏导之绩,而重华禅以帝位。汉承尧运,有传圣之义,加顺灵袛,绍天明命,使行御史大夫张音,持节奉皇帝玺绶。曹丕受之!
曹丕接诏欣喜,谓贾诩言:虽二次有诏,然终恐天下后世,不免篡窃之名也(“三辞三让”之真谛也!)。
诩言:可再命张音赍回玺绶,却教华歆令汉帝筑一坛,名受禅坛;择吉日良辰,集大小公卿,尽到坛下,令天子亲奉玺绶,禅天下与丕,便可以释群疑而绝众议矣(庄严隆重,释群疑绝众议也!)。
丕大喜,即令张音赍回玺绶,仍作表谦辞,音回奏献帝。
帝问群臣:曹丕又让,丕意若何?华歆奏言:帝可筑受禅坛,集公卿庶民,明白禅位;则帝子子孙孙,必蒙魏恩矣。
帝从之,乃遣太常院官,筑起三层高坛,择于十月庚午日寅时禅让。
至期,献帝请魏王曹丕登坛受禅,坛下集大小官僚四百余员,御林虎贲禁军三十余万,
帝亲捧玉玺奉曹丕。丕受之。
坛下群臣跪听册言:咨尔魏王!昔者唐尧禅位于虞舜,舜亦以命禹:天命不于常,惟归有德。汉道陵迟,世失其序;降及朕躬,大乱滋昏,群凶恣逆,宇内颠覆。赖武王神武,拯兹难于四方,惟清区夏,以保绥我宗庙;岂予一人获乂,俾九服实受其赐。今王钦承前绪,光于乃德;恢文武之大业,昭尔考之弘烈。皇灵降瑞,人神告徵;诞惟亮采,师锡朕命。全曰尔度克协于虞舜,用率我唐典,敬逊尔位。於戏!天之历数在尔躬,君其袛顺大礼,飨万国以肃承天命!
读册已毕,魏王曹丕即受八般大礼,登了帝位,贾诩引大小官僚朝于坛下。
改延康元年为黄初元年(传言:汉为火德,魏代之为土德,黄对应黄龙,因而尚黄(和黄帝一样)。),国号大魏。
丕即传旨,大赦天下。
谥父曹操为太祖武皇帝,华歆奏言:‘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汉帝既禅天下,理宜退就藩服,乞降明旨,安置刘氏于何地?
言讫,扶献帝跪于坛下听旨,丕降旨封帝为山阳公,即日便行。
华歆按剑指帝,厉声而言(狗仗人势,小人行径!):立一帝,废一帝,古之常道!今上仁慈,不忍加害,封帝为山阳公。今日便行,非宣召不许入朝!
献帝含泪拜谢,上马而去,坛下军民人等见之(丢人,丢到姥姥家了!),伤感不已。
丕谓群臣言:舜、禹之事,丕知之矣!群臣皆呼万岁。
百官请曹丕答谢天地,丕方下拜,忽然坛前卷起一阵怪风,飞砂走石,急如骤雨,对面不见;坛上火烛,尽皆吹灭(短命之兆乎?)。
丕惊倒于坛上,百官急救下坛,半晌方醒,侍臣扶入宫中,数日不能设朝。
后病稍可,方出殿受群臣朝贺,封华歆为司徒,王朗为司空;大小官僚,一一升赏。
丕疾未痊,疑许昌宫室多妖,乃自许昌幸洛阳,大建宫室。
二、“违心”变天
有人到成都,报说曹丕自立为大魏皇帝,于洛阳盖造宫殿,且传言汉帝已遇害。
汉中王闻知(堂堂“汉中王”竟依“传言”行事乎?),痛哭终日,下令百官挂孝,遥望设祭,上尊谥曰“孝愍皇帝”。
备因此忧虑,致染成疾,不能理事,政务皆托与诸葛亮,诸葛亮与太傅许靖、光禄大夫谯周商议,欲尊汉中王为帝。
谯周言:近有祥风庆云之瑞;成都西北角有黄气数十丈,冲霄而起;帝星见于毕、胃、昴之分,煌煌如月。此正应汉中王当即帝位,以继汉统,更复何疑?(先出祥瑞之兆,然后登帝位,套路也!)
诸葛亮与许靖,引大小官僚上表,请汉中王即皇帝位,汉中王览表,大惊言:亮等欲陷备为不忠不义之人耶?
诸葛亮奏言:非也,曹丕篡汉自立,备乃汉室苗裔,理合继统以延汉祀。
汉中王勃然变色言:备岂效逆贼所为!拂袖而起,入于后宫(真不愿意,杀一儆百即可!)。
众官皆散,三日后,诸葛亮又引众官入朝,请汉中王出。
众皆拜伏于前。
许靖奏言:今汉天子已被曹丕所弑,备不即帝位,兴师讨逆,不得为忠义也。今天下无不欲备为君,为孝愍皇帝雪恨。若不从靖等所议,是失民望矣。
汉中王言:备虽是景帝之孙(中山靖王刘胜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